-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家練炁修真之《黃庭經》
東漢時期已在數部經典出現「黃庭」一詞,例如《老子中經》中的「黃庭高仙」、《靈寶五符序》中的「黃庭戊己、天倉玉女,中央諸靈官」、以及《老子銘》中的「出入丹廬,上下黃庭」,足見「黃庭、老子、道教」在東漢時期已緊密聯繫一起。
《黃庭經》被奉為內丹修煉的主要經典,也是道教上清派與茅山宗的重要經典,而後成為全真道功課之一,為現代養生學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其內容主要包括《黃庭內景玉經》和《黃庭外景玉經》,收錄於《正統道藏》洞玄部本文類,約出於魏晉之際,其所述的內修養生之術,在唐宋時期逐漸演變為「內丹道」,成為道教養生方術的主流。另外,亦傳有《黃庭中景玉經》,但因中經出現的時期較晚,一般較少被討論。
對於「黃庭」與「內景」之釋義,根據梁丘子在《黃庭內景玉經註》的解釋,「黃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內者心也,景者象也……內象喻即血肉筋骨臟腑之象也。心居身內,存觀一體之象色,故曰內景」。至於「黃庭」所處於身中的部位,各家的認知不同,早期註解者認為黃庭在兩眉之中、眼睛、下丹田、或分為腦、心、脾之上中下三黃庭…等等;而後代的內丹家則認為黃庭在脾胃夾中處、五臟正中、或臍中一寸三分…等等;亦有認為黃庭並不實指身體部位,而是沖氣之所在。
儘管各家對於「黃庭」的認知不同,此經文中較強調「腦部泥丸」、「胸部絳宮」、及「臍下命門」之上中下三丹田,認為此三丹田為積精行氣的重要部位;也認為頭部腦室、五官、五臟、六腑、腸胃等人體各處器官皆有真仙居住其中,將人體分為上中下三部,每部都各有「八景神」鎮守,合稱「二十四真神」;並介紹諸多存思觀想的方法,旨在存神內觀、固精練氣,使臟腑安和、形神相守,達到延年卻老之功效。除此之外,經中又提及吐納元氣、漱津咽液、服食五芽、飛奔日月等方術;亦有提出論說,若修道者常誦經書,默念神名,存思身神之服色、形狀、居處、職司等等,便能感靈通神及升天成仙。
《黃庭經》在以中醫為理論的基礎上,結合解剖學以談論養生,對後來醫藥學、解剖學、養生學的發展推動皆有重大的影響,為醫學史上的珍貴資產之一~~
來源:台灣道教總廟玄義宮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