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8-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70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388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家養生之內丹功大法
內丹,它以健康長壽為核心,繼承了古代哲學中有關天道、形神、陰陽五行等學說,結合道教的煉養實踐,構成一種涵道教宇宙觀、生命哲學和人體科學的觀念形態和行為模式。
一、內丹的概念。
內丹,簡單地說,就是人身體之內精、氣、神三者的一種結合物。是借用外丹的名詞術語,將人體作為煉丹的爐子,把精氣神作為煉丹的藥物,讓氣按照一定的線路在人體經絡問有節奏地運行,在運行中不斷的吐故納新,使人永遠充滿活力,為人的長壽提供原動力,這股原動力被習慣地稱為「內丹」,內丹家以丹象日月,比之如陰陽、心性,神氣,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與天地合一,比之為金剛不壞之體,故亦稱曰金丹。道家歷來稱其為「內丹」。
道家煉養術從外丹發展到內丹,是一個由繁入簡,博而返簡的必然過程。內丹術的出現雖然要比外丹術來得晚,但同樣是源遠流長。內丹術是早期神仙道術中守一、行氣、導引、房中等煉養功夫的綜合發展。
二、內丹修煉內容。
道家煉養之道,亦稱金丹大道。道教養生家認為,內丹是道教煉養工夫的核心,是靜功、動功、氣功、房中、服食等功夫的綜合發展。
「心丹經訣」以行氣、胎息為內丹之義,謂「欲求神仙,當得至要,至要在寶精行氣,服食大藥。雖雲行氣,而行氣有數十法,大要在還精補腦。雖雲服氣,而服氣之法百餘事,大要在始息。」書中有「修內丹法秘訣」,即以靜坐行氣著手,運精氣過三關直入腑,「腦滿之後,丹自玄膺而下,其味甘,其氣香,至此則內丹成矣」。
「指歸集」序稱:「迴風混合法,使精合神,神合氣,氣合真,混侖神丹。百日丹成。」「內丹之說,不過心腎交會,精氣搬運,存神閉息,吐故納新,或專房中之術,或采日月精華,或服餌草木,或辟穀休妻。」據此可知,內丹包容甚廣。
三、內丹學起源。
關於內丹學說的緣起,陳致虛「上陽子金丹大要」認為源於黃帝、老子「求於冊者,當以「陰符」、「道德」為祖,「金碧」、「參同」次之。」也就是說,內丹之學肇自先秦兩漢時期。
宋陳顯微「周易參同契解」王夷序稱,「又古今諸仙,多尊「參同契」為丹法之祖。」
至隋代,蘇元朗著「旨道篇」,內丹之說始倡於世。再經唐末五代,崔希范、鍾離權、呂洞賓、陳摶等人大加推行,研討內丹已成風氣。
入宋之後,承鍾呂、陳摶丹法遺風,首推張伯端。其後遞傳,至白玉蟾而成內丹南宗一派。金元之際,王重陽開全真道門,有弟子七人,遂成內丹北宗一派。
其後明代陸潛虛創內丹東派,清代李涵虛創內丹西派,此外尚有三豐派、伍柳派、先天派,青城派等等。這樣一來,內丹便成為宋元明清道教的主要煉養方術而傳播、流行。
四、內丹修煉的核心。
內丹家將人體的某些部位比作爐鼎,以精、氣、神為內煉三寶。所謂的精、氣、神,乃指人體先天秉賦的元精、元氣和元神。其中精是基礎,氣是動力,神是主宰。以神意念為火候,以精氣為藥物,以神馭氣,以神煉精,使精氣神聚凝不散,而結成內丹。他們又以五行配五臟,認為心在上,屬火,卦象為離;腎在下,屬水,卦象為坎。煉丹的核心就在於心腎相交,取坎中之陽,填離中之陰,而成純陽之乾體。所謂「取將坎位中心實,點化離宮腹里陰。從此變成乾卦體,潛藏飛躍總由心。」「張伯端.悟真篇」
五、丹家術語:
1、乾宮。即上丹田,在頭頂中,又名泥丸宮,丹家稱為乾宮。煉精化氣之時,此處為還精神腦的地點,在鍊氣化神時,又為陽神上遷的地點。
2、祖氣穴。即中丹田,在臍之上,位於人體之正中。因中丹田為一身天地之中,乃藏元始祖氣之竅,丹家稱為作祖氣穴。「金丹四百字•序」說:「能知此之一竅,則冬至在此矣,藥物在此矣,火候亦在此矣,沐浴亦在此矣,結胎在此矣。」強調了中丹田在內丹修煉中的重要性。
3、正丹田。即下丹田,在小腹外形輪廓中,沖脈的直線與帶脈交叉地方與臍相平,形成田字,丹家稱為做丹田,又名正丹田。它同人體生命活動的關係最為密切,古人稱之為「性命之祖」、「生氣之源」、「陰陽之會」、「臟腑之本」等。所以,歷代煉功家都很重視下丹田的鍛鍊。
4、鼎爐。修煉中是以丹田為鼎爐。鼎爐一詞是從外丹借用的,比喻內鍊金丹的位置。鼎在泥丸宮,爐在下丹田。
5、小周天。大鼎爐是初級階段,丹法中又謂之小周天。
6、小鼎爐是中級階段,丹法中又謂之大周天。
7、築基。內丹修煉分為築基,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四個步驟。築基是基本功。重在填虧補虛,以達到精全、氣全、神全。
對於道教內丹術,從科學養生的立場看,內丹是道家養生上乘功法,以其本身的優勢而成為中國科學家錢學森先生所所說「東方科學革命的重要突破口「,因為它具有更為完整和深入的理論方法體系。
(天中人文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