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八字」和「風水」於天體運行之科學觀
自古以來,人們由天象變化對環境影響的關係,建立各種預測術數, 其中「八字」和「風水」是常見且常用的項目。
「八字」是是一種使用「天干」和「地支」來記錄出生年、月、日、時的方式,這種記錄方式於夏朝就已經開始使用,而到宋朝才由徐子平將「年干,年支」、「月干,月支」、「日干,日支」、「時干,時支」共八個干支(八字)分成「年柱」、「月柱」、「日柱」、「時柱」四組干支(四柱), 再根據干支的五行屬性以及彼此之間的生剋關係,用來分析人事吉凶與預測運程[註1]。「八字」的理論來自於天干地支,而天干地支是以太陽月亮相對於地球運行軌跡的位置而記錄,因軌跡位置的差異以推斷產生不同屬性、不同強弱程度的能量,故「八字」是建立在日月運行的規律之上。在「八字」的系統,是以「時間」為立根基礎,以個人的出生時間配合流年的能量屬性,推測命運軌跡。
「風水」之名詞早見於晉朝郭璞《葬經》:「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屬於相地之術,即察校地理的方法,又稱為「勘輿」[註2]。其以選擇的地域範圍為本體,通過分析周邊環境是否具備"藏風聚氣",做為判斷環境優劣的參考,以進行陰陽宅位置的選擇。何以風水與天體運行的規律有關? 日月星辰的運行與地球之間的關聯性,當太陽運行到春、夏季節時,地下的溫度高,因此地球內部的能量往外輸送,提供動植物能量以致生氣活躍,萬事萬物得春夏生氣而生;又隨著季節氣候的轉換變化,動植物依循規律週期性地遷徙和成長,如候鳥和烏魚的遷移、農作物的收成。《葬經》云:"夫陰陽之氣,噫而成風,升而成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謂之生氣"。生氣以土壤做為載體,土地吸收太陽的能量並加以儲存,因此土為氣之母。《葬經》又提出「根幹枝」的概念,認為人體受生於父母、父母又受生於氣父母,彼此之間其相互作用的氣場存在,就會起到傳遞生氣的作用;意謂人體或先祖遺骸得氣受蔭,能量可以被人體或者遺骸等事物所吸收,進而轉化其為屬於自身的本質能量,於是產生了風水的理論。在「風水」的系統,則是以「空間」為基礎,以「龍、砂、穴、水、向」做為影響吉凶禍福的參考。
「八字」與「風水」,分別以「時間」和「空間」為推測判斷的根據,雖然兩者的依據不同,但都是從天體運行規律與其對應環境變化所架構出的因果邏輯。天體的運行,時刻對萬事萬物產生影響。月亮、地球、太陽、銀河系、乃至星系團,行星與恒星皆按照規律運行,彼此之間有著聯繫的能量以維持其規律運動;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自然亦受到宇宙間天體運行之影響。
[註1] 維基百科—八字
[註2] 維基百科—風水
來源: 台灣道教總廟玄義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