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內煉之功
具內煉者稱「持法」:行持道法
未內煉者稱「演法」:演揚道法
具外修與內煉者俗稱雙修法、僅外修無內煉者稱單修法。
道教行持齋醮科儀時,高功法師是溝通人和神鬼的重要媒介(橋樑),以此為信民祈禳消災,集福迎祥或超度亡爽,薦先登真。欲達成媒介橋樑之功,身為高功法師就必須有相對的修為,此修為分為「外修」與「內煉」。欲達外修與內煉者本身的品德為首為要,尤其是內煉更需要具備相對的至高至上品德才足以修煉、因為品德為體、內煉為用(另述)。
內煉,以道學論之就是人從頭到腳、各器官或是說從外皮膚到全身各內腑臟皆「藏神」和存「氣、炁」,高功法師如何去「調動、啟動、默運」體內各「神」和「炁」以結合壇案之炁、大地環境之炁,並契合所啟請之帝星辰官將神(相對應)。又「以意化境、以炁化物」也是內煉之功,例如《五廚經》就是「以炁化食、以意施食」。當然,這種表現除了「從存想以守身中之神」,更要通過修齋,燒香,誦經以呼求天外之神來佑,亦即不只是「默想身中之神」,還要用讚頌,音樂以及呼喚召引來外界諸飛天之神以護佑己身。
道教文化豐富多彩,博大精深,人們對於高功法師(道士)們在科儀行持中的「內秘功夫」是無法用感官認知的(行持中、看不見)。這種功夫來自於道士們的內煉。從道教創立之日起科儀就與內煉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國古代道家對於內煉養生就有了充分的認識,例如《莊子 刻意篇》中說: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漢代道教《太平經》也說:神者受之於天,精者受之於地,氣者受之於中和,相與共為一道故人欲壽者,乃當愛氣,尊神,重精也。
張道陵天師對於中國古代的內煉養生之學頗有研究,並且加以體驗。苦節學道,嗇氣養神。精思服煉,能飛行遠聽,得分形散形之妙,通神變化,坐在立亡。《想爾注》對於內煉養生更是大加闡述,其中「保形」「煉形」「食氣」等都是內煉養生方法。關於「保形」《想爾注》說:以道保形容,為天地上容處天地間不畏死,故公也,谷者,欲也精結為神;欲令神不死,當結精自守。所以精者,道之別氣也,入人身中為根本。道教齋醮科儀除了法師的內煉之功外,在壇場誦經,念咒或在步虛聲中掐訣步罡或在悠揚音樂聲中於罡毯上步罡時,人們又可通過自己的視覺與聽覺感受到道教傳統文化的魅力,也可以更多地理解道教的教義思想及其神學意義。
照片:本宮科儀團道眾接駕儀
來源: 台灣道教總廟玄義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