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張宇初天師
實虛名位皆是空
教義貢獻是為實
張宇初天師革新、整頓明代道教、豐富發展道教教義,
成為明代道教教義思想的總結者和發展者。
道教正一派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乃明代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之長子。張宇初、字子璿,別號耆山,江西貴溪人。張宇初天師的道教教義思想先是繼承了道教傳統的教義思想,又繼承了老子“虛無自然”和“太極”的教義思想,以此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道教對“道”的認識。張天師是一位出色的道教領袖,更是一位著名的道教學者。他不僅聰明好學,博通經史,工詩章翰墨;而且還“貫通三氏,融為一途,旁及諸子百家之籍,靡不窮搜,發為載道之記事之文。
張天師淵博的學識和精深的修養,為他弘道立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不僅革新和整頓了明代道教,而且還豐富和發展了道教教義,成為明代道教教義思想的總結者和發展者,而且還為道教教義思想在當代的繼承和弘揚提供了諸多啟示,為進一步提高當代道教徒自身素質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在《道門十規》中,張宇初天師還規誡道士:“行有餘力,若儒之性理,釋之禪宗,更能融通一貫,尤為上士”。教導他們於道教之學外參學儒、釋之學,並將三家之學融會貫通。這既可以吸收儒、釋二家之長,豐富道教教義,又是張宇初為適應明初理學盛行和釋、道遭受攻擊的情況下而作出的明智選擇。但是,這裏起主要作用的還是張宇初“學兼三教”的自身條件,如果沒有這一條件,即是有眾多的想法也不能很好地賦予實施。
其次,張宇初天師豐富和發展道教教義思想的基本條件,是他“博學多才”的學識。作為道教正一派領袖的張宇初,他十分重視道教文化的建設,不僅積極參與主持編修《道藏》,而且還親自著書立說,闡揚教義。
作為道門領袖,張宇初天師一生致力於弘道興教,豐富和發展道教教理教義。他以淵博的學識和紮實的儒學功底來改造革新道教,發展教義。少年時的張宇初就打下了紮實的儒學基礎,他曾說:“餘年未冠,知嗜學,有志儒,先君子之言,凡詩、書、六藝之文,悉嘗記誦之”。這就為他日後在儒學占主導地位的社會中,發展道教教義思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文章:摘錄自第十一屆中國道教文化研討會/作者/丁常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