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13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出世得為入世憂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8-12 01:12:5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出世得為入世憂

出世得為入世憂
人身在凡心在聖、關懷社會亦道途。

身為道教徒雖然在於修真體道,但是對社會的關心仍然不可少,仍須要有憂而憂於民的情懷,而許多的齋醮法事不也是為民離苦得樂而為嗎?這樣的情懷在早期全真道實踐的最淋漓盡致。其以《致太平》之道行「入世利益社會、關心人群」;出世「證仙成真、融為一體」。正《重陽立教十五論》云:「離凡世者,非身離也」,
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聖境」;「形寄於塵世而心明於物外,追求入世而超世」。

從全真道《致太平》教義中大概窺得需要如下的社會關懷:

救民疾苦:
讓老百姓豐衣足食,使饑餓者得食,勞動者得息,時寒時暑皆有所養。讓百姓富足安樂當做積功累行的目標。或許力有未迨?但心中卻不能無此情懷。

守法遵法:
謹以守法為先,不得觸犯國法,即宗教必須遵守社會現階段的國家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法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但宗教必須在法律範圍內活動,必須按國家的方針政策辦事,而不能同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相衝突。

重視孝道:
以孝敬父母師資作為修持的重要內容之一。對於廣大的居家信眾,需以忠孝仁慈修善積德。仙經萬卷,忠孝為先。忠孝為諸戒之道,百行之原,學者之先務。

仁慈之心:
其核心是愛人。「仁」包括忠恕、克己、孝悌、自愛,還包括智、勇、恭、寬、信、敏、惠等道德規範。善人吾善之,不善人吾亦善之。提倡人與人相愛,尊重人的價值,同情人,幫助人,在現實生活人際關係中,仁慈思想的道德規範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講求信義:
講求誠實有信,「利生接物仁無失、契理明真義亦兼」。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情況下,社會上暫時出現的某些一切以經濟利益為軸心,不顧社會效益、唯利是圖、見利忘義的不良現象勢必使社會風氣日益敗壞。「信義」的原則無疑會對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保護生態(天人合一)
人與自然是一個和諧的整體,追求「天人合一」的教義思想,對生態環境保護也是有積極意義的。如《中極三百大戒》中,保護動物鳥類、不得殺害一切眾生物命、不得有心踐踏蟲蟻、不得上樹探巢破卵、不虐待驚嚇動物、不鞭打六畜、不驚散棲伏、不驚懼鳥獸;保護植被、不無故採摘花草、不無故砍伐樹木、不以火燒田野山林;保護水源、不得便溺人所食水中、不得誤以毒藥投諸水中、不得塞井及溝池、不得竭陂池水澤等等…這些規範無疑有益於環境保護。

另外如普遍意義的倫理規範:
如憫孤恤寡,敬老憐貧,濟人救鋮,修橋補路,施藥治病,隱惡揚善,解釋冤怨,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戒偷盜,戒淫邪,戒說謊等等與當代社會公德也是相適用的。

道門修行百千種、出世入世皆可行。如是處於紛亂時局,更需要修道者具備致太平的高度情懷。關懷、建言、如式、如法,而非批評、謾罵、添亂。或許知易行難,但無論如何?身處任何環境?這些都是學道者該有的作為、省思與胸襟。


照片:本宮科儀團道員演揚十願滿懺儀

來源:台灣道教總廟 玄義宮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3 03:4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