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93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展覽資訊] 永聲花—無盡的聲音風景 The Eternal Soundscape—A Myriad of Everlasting Memories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8-20 03:34:2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永聲花—無盡的聲音風景 The Eternal Soundscape—A Myriad of Everlasting Memories



時間:2021/04/01 10:00 ~ 2021/10/17 18:00
地點:2館三樓「藝術走廊」


展覽介紹:
聲響的採集與收錄,可比擬為永生花的製作過程,在鮮花盛放時摘取,凋零前固色、塑型,盡可能保存貼近於自然且真實的樣貌。當人們經由聽覺感知(auditory perception perceive)與特定的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產生聯覺共鳴時,便會下意識的將聲響重新模擬成相似的視覺圖像,此時生命個體便能從廣大的時光莊園中汲取養分,生長為無與倫比的「永聲花」,為特定故事毅然綻放。

聲音的傳遞與接收,在物理上本受限於空間與距離的邊界範圍之中,伴隨著聲波能量的遞減而逐漸削弱至無。自十九世紀中葉開始,適逢第一次工業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末期,聲波振記器(phonautograph)的發明使人類能透過儀器繪製出聲波軌跡,並隨著改良與生產,使得聲音得以被隨身攜帶至特定場域,甚而跨時空的進行播放。當我們以視覺觀看藝術時,舉目四望便能端詳作品整體的形式、色彩與線條;然透過聽覺,則將受限於聲音的時間性,藉由訊息的強度、音調、音色與長度,進行接收、感受與思考。收錄當下的環境音或許與重現的聲音雷同,但經過錄製方式、收錄設備、播放設備與環境的不同,則可能與最初的聲響產生差異,此時聲音的客觀性是否存在?其所引發的記憶聯覺與價值又該如何定義?

「永聲花—無盡的聲音風景」邀請藝術家Nigel Brown、吳修銘、吳燦政、郭佩奇、莊普、蔡坤霖(依筆畫順序排列)依場域空間進行現地製作,將聆聽作為生活感知間的主要媒介,透過創作者與時局交會的生命經驗,使臺灣豐富的聲音地景得以成為地方認同與文化溯源的一道路徑,當觀者品味著不同時代情感記憶的同時,也能試圖定義各自心中「永聲花」的樣子。

(台南美術館)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像極了愛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9-29 17:3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