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12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德不配位,必有餘殃與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8-25 08:00:2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德不配位,必有餘殃與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常言道:德不配位,必有餘殃。

人要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承受得起金錢、權力、聲望這些福報。否則,必定要承受災禍。

《周易》有云:“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菜根譚》裡也說:“富貴名譽,自道德來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迂徙廢興;若以權力得者,如瓶缽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德不配位,則富貴難長久,畢竟人的德行,決定著人的命運。

要享受福報,先要修好自己的德行。修德就是改命的最佳良方。


1.功名富貴,源于道德,會長久
范仲淹曾說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利天下。只有心懷天下的人,富貴名譽才會留得長久。
北宋時期的范仲淹,是位有名的文學家,然而一生都在為民走。
在泰州為官時,他見當地的海堤常年失修,常有海水倒灌事故發生,讓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范仲淹心生不忍,於是上書皇帝修建堤堰,以保百姓安寧。奏准後,范仲淹親自上陣,率當地民眾,日夜修堤。
然而,施工到一半,就遇上了海嘯,死傷上百人。這下,讓朝廷反對分子,抓住了把柄,紛紛表示,這是海神的警示,不能再修堤了。
關於“修與不修”這個問題,朝廷內部正在激烈的討論,可老百姓等不起呀,心急的范仲淹就站在工地上等,看著海水慢慢地沒過自己的身體,他卻沒有一絲後退。
為了還百姓一個安寧的家,他捨生忘死的堅持,終於等來了修的決定。海堤完成後,就再也沒有發生過一次水災。後來,當地百姓為感激范仲淹,更是將海堤取名為“範公堤”。
為此,范仲淹得了一筆賞賜,便在蘇州買了一座宅子,請個風水先生一看,原來是塊風水寶地,范仲淹一聽,二話不說,立馬捐出去建立學堂,讓好運造福黎民百姓。
這位時刻心系百姓的范仲淹,卻是家徒四壁,為官的俸祿,全都捐給了範家家族,他死的時候,就連口像樣的棺材都沒有。
自此留下了“忠義傳世”的風尚,成為範家家訓,讓子子孫孫簡記,家族才得以承運800年!
正是范仲淹心懷天下的精神,流傳於世,讓我等後輩,以此態度求學,做事,做人。
《周易》中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那些靠提升自己修養道德的人,得到的榮華富貴,才會像大山中的野花一樣,山花爛漫,繁衍不斷,不僅自己有福報,也會福蔭後代,余慶子孫。


2. 功名富貴,源于功業,會失去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成語就很好地詮釋了韓信的一生。
眾所周知,韓信,是西漢著名的開國功臣,擁有獨特的領軍才能,一生從無敗績。可以說沒有韓信,也就沒有大漢王朝。
他原本是項羽手下的人,在項羽身邊呆了兩年,還只是一個侍衛,因得不到重用,轉而投靠劉邦,被丞相蕭何看中,極力推薦給劉邦,從此他征戰沙場,憑功封王,一步登天。
就連劉邦都嘆服:“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在韓信上任大將軍之後,第一炮便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旗開得勝的韓信,此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了,短短幾年之內,便為劉邦打下了半壁江山。
一切來得太過順利,韓信成了劉邦手下的能將,無人不服,他開始洋洋得意,自以為是。
就在滅齊國時,韓信為貪功,對已經勸降的齊國,仍出其不意地攻佔,以脅迫劉邦,封自己為齊王,無可奈何地劉邦只能照做。
此時的韓信,如日中天。更是在劉邦與項羽對戰焦灼中,需要韓信支援時,他卻只動嘴不動身,明擺著向劉邦討要封地。
前途似錦的韓信,屢屢做出這種不義之舉,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權威,劉邦心裡早已恨透了他,可又忌憚著他的能力,最後還是蕭何獻計,將韓信斬殺。
本就功高震主的韓信,可謂名譽地位財富應有盡有。可作為臣子,卻不懂得收斂自己,回避利益,最終落得一個身處異首,三族皆滅的下場。
《左傳》有言:“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一個人就算你本事再大,如果心無敬畏德行不行,最終都會走向滅亡,只是時間的早晚問題。
古往今來,誰人不想考取功名,建功立業,享受富貴名譽,可這種富貴名譽在無德的人身上,也不是一成不變,永不可破的。
那些功高蓋主被斬殺的已不在少數,或是居心叵測想謀權篡位的,到頭來,所擁有的一切,最後也會變得一無所有。
而真正有德的人,並不在意個人的成敗榮辱,而是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為百姓做實事,最終才會獲得富貴名譽。


3.功名富貴,源於權力,會滅亡
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不到民心的擁護,哪怕站得再高,擁有得再多,最終都會失去。
東漢末年,權閥大臣董卓,掌握天下權力,可謂是風光無限,最終被義子呂布斬殺
他沒有祖輩蔭庇,不得貴人相助,完全靠個人努力,一路殺伐果斷,建立了西涼軍,成為獨當一面的將軍。
然而當時的朝廷,後宮干政,外戚專權,閹人朋黨,引致朝堂生變,為救聖駕,董卓率軍入京,在解決叛黨之後,董卓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
人一旦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後,就不再想受制於人。
於是董卓逼迫小皇帝劉辯下位,改立劉協為漢獻帝,真正的實行挾天子以令諸侯,加之手上又有軍隊,董卓更是有恃無恐,為所欲為,肆意濫殺,可謂是隻手遮天。
目空一切的董卓,不僅荒淫無度,還允許自己的手下強搶民女,但凡有反對者出現,皆被其認定是亂臣賊子,施以酷刑,令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最終逼得民眾忍無可忍,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結果死于義子呂布之手。當董卓的死訊傳出,全國民眾歡聲慶祝,可見大夥對董卓這人,簡直就是人神共憤。
正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
失去民心的董卓,遭到了萬夫所指。他生前可謂是風光無限,可這種靠暴力得來的富貴名譽,始終是德行有虧。
很多時候,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並不在於他取得的成就有多大,也不在於他的能力有多強,而看他為人處世的德行有多厚。
人生在世,你的德行,也就決定了你的命運,你可以無才,但不能缺德。人無德必招災,你以權力得來的東西,最後也會憑德行而失去。
生而為人,貴就貴在有德,只有為人正直,與人為善,才能德行天下。

寫在最後

《素書》有言:“水淺者,大魚不遊;樹禿者,大禽不棲;地薄者,大物不產”。
意思是如果水不深,又怎麼能吸引大魚呢,如果樹木不茂盛,又怎麼會有大的飛禽在這裡棲息呢,如果我們的大地不豐厚,又怎麼會有大的產量呢?
反觀我們自己,如果德行不厚重,又怎麼能載物呢。要知道付出才會有收穫,知足才會有快樂,懂感恩人生才會越來越順。
相反,如果德不配位,對於別人擁有的東西,我們經常去妒忌,去攀比,沒事就去議論,評價,必有災殃。
請記住,人在做,天在看,誰也逃不過。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像極了愛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3 01:0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