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底——道教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最能反映中國人的傳統宗教生活與精神世界,因此魯迅曾評價說:「中國文化的根底在道教」。由此看來,揭開道教文化的神秘面紗,不啻於洞開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藏之門。儘管道教把老子推為始祖,而它實際上卻產生於東漢後期,唐代以後也逐漸流傳到朝鮮、日本、越南以及其他東南亞諸國。
道教的產生與中國文化的發展以及東漢時期的歷史現狀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我國商周時期盛行的鬼神文化為道教的鬼神信仰提供素材;道家經典中諸多對神仙生活的描繪為道教產生構建了理想境界;漢初的黃老之學為道教的產生奠定了哲理基礎。除了上述文化因素為道家產生提供了準備外,東漢後期的社會狀況為道家的產生了提供了歷史機遇。東漢末年,政治日益腐敗,經濟凋敝,人民生活極度困苦,現實的苦難與迷茫迫使廣大人民依靠宗教來解脫,這就為道教的產生創造了社會歷史條件。另外,東漢末年的農民起義風起雲湧,而起義領袖往往藉助方術及迷信思想號召和組織徒眾,這又為道教的產生提供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道家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原始道教階段。東漢順帝年間,社會動盪,官僚腐敗,人們生活暗無天日,張陵就利用廣大民眾渴望擺脫困難、幻想神靈拯救的要求創立了「天師道」,又名「五斗米教」,該教尊老子為教主,奉《道德經》為經典。由於該教最能反映下層民眾的心聲,因此日益壯大。此時,張角創立了「太平道」,也屬於原始道教。第二個階段是指道教上升為理論階段。這一時期,道家逐漸改變了民間宗教的地位,開始被上層社會所關注,一些道教精英開始把道家思想理論化。這一時期的代表人有葛洪、寇謙之等。第三個階段是道教形成兩大派系階段。唐宋兩代,南北天師道與各宗派逐漸合流,金元以來至今,全國道教形成全真道與正一道兩大教派。
道教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對中國人的思想產生一定影響,並在諸多方面產生社會作用。例如,為實現長生不老的目的,歷代道士發明了眾多的修煉之術。這些修心、修身之術對強身健體、調整心態頗有借鑑意義,同時還對醫藥衛生做出了突出貢獻,南朝道士陶弘景的《本草經集注》就有很好的醫學價值。道教自產生起,就與道家思想相聯繫,後來與儒家思想結成聯盟,在與佛教爭奪宗教陣地時起到了積極作用,一定程度上為捍衛中國文化的獨立做出貢獻。當然,與其他宗教一樣,道教也存在諸多消極因素,這點也是不容忽視的。
(璐的靴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