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29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天師法脈,張道陵創立的道教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8-28 00:38:1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天師法脈,張道陵創立的道教

五斗米道又稱天師道,可以說是我國民間宗教發展史上最早的教派之一。

東漢順帝(126-144年)年間,沛國豐(今江蘇省豐縣)人張陵背井離鄉,來到了民風純厚、山川秀麗的蜀地,入居鶴鳴山(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修煉,以求長生之道。張陵本大儒,博通五經,又熟知盛行於世的黃老之學、讖緯思想與神仙方術,乃據此聲稱太上老君授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並吸收了巴蜀地區少數民族原始宗教的某些成分,創立了五斗米道(因入道者須交五斗米,故名)。它奉老子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經》)為主要經典,因從其受道者須納五斗米而得名。其召神劾鬼、符籙禁咒等道術,均直接繼承了漢代方士的方術。


順帝漢安元年(142年),張陵開始在巴蜀一帶行醫傳道,百姓師從者甚多。張陵死後,其子張衡繼之;張衡死,其子張魯仍傳其道。世稱「三張」,道內則稱「三師」,即「天師」張陵、「嗣師」張衡、「系師」張魯。經過他們祖孫三代的苦心經營,五斗米道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義、儀式、方術及組織制度。

靈帝中平元年(184年)七月,五斗米道首領——張修在巴郡率眾起義,攻占漢中部分地區,以配合東方太平道策動的黃巾軍大起義。獻帝初平二年(191年),益州牧劉焉委張修為別部司馬,又委張魯為督義司馬,兵合一處,攻打漢中太守蘇固。張修殺蘇固,張魯又殺張修,吞併其部眾。劉焉死,其子劉璋繼位,以張魯不聽調遣,盡殺魯母家室,魯遂據漢中自立。東漢王朝因忙於在東方剿殺黃巾餘部,無力西討,乃採取懷柔策略,委張魯為鎮南中郎將,領漢寧太守。於是,張魯藉機在巴、漢地區推行五斗米道,並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權。

張魯自號「師君」,為五斗米道最高首領,又是最高行政長官。初入道者稱「鬼卒」;入道已久,並篤信其道者則號「祭酒」,各領部眾,領眾多者稱「治頭大祭酒」。祭酒與鬼卒在道內地位平等,沒有貴賤之別。張魯以「治」為管理單位,在其統治區域內,設有24治。各治不置長吏,以祭酒管理行政、軍事、宗教等事項。

張魯以《老子》為五斗米道主要經典,並為之作注,名曰《老子想爾注》,以闡述五斗米道教義思想。他教育道徒要互助互愛,「誠信不欺詐」。道徒有病,則「自首其過」。為此,設立「靜室」,作病人思過修善之所。又設「鬼吏」,主要為病人請禱。對犯法之人,不隨便處罰,「三原然後乃行刑」,比孔子的「不二過」要寬容得多。他還命人在境內大路邊建立「義舍」,教人們不要蓄積私財,多餘的米肉交義舍,以供過往之人食用。不過,只能「量腹取足」,不可多吃多占,「若過多,鬼輒病之」。此外,他還實行禁酒等利民措施。因此,深受境內各族人民的歡迎,使漢中成為下層民眾心中的一方樂土,僅關西民眾從子午谷投奔漢中的就有數萬家。在當時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的情勢下,張魯以五斗米道據險自治20多年,在政治、思想、軍事等方面實踐著農民階級渴望的理想王國,這在我國歷史上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的嘗試。


但是,封建統治階級是決不允許農民階級有這麼一塊樂土存在的。獻帝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在鎮壓了黃巾餘部之後,親率20萬大軍進攻漢中。張魯在陽平關防線被破後,自知力不能敵,遂率眾降曹,從此張魯政權不復存在。然而,由於張魯的降曹,五斗米道傳人及其徒眾並沒有受到多大損害,得以保存實力,繼續在民間從事活動。

西晉武帝泰始(265-274年)時,陳瑞在蜀中傳播五斗米道,「徒眾以千百數」。惠帝永寧元年(301年),李特在青城山五斗米道首范長生的支持下,率領天水、略陽、扶風、始平、武都、陰平六郡流民數萬人,在益州綿竹(今四川省德陽東北)起義。起義軍大敗西晉官軍及地主武裝,進圍成都。惠帝太安二年(303年),李特陣亡,其子李雄繼起,於次年攻下成都,自稱「成都王」,又次年改稱皇帝,國號「大成」,史稱「成漢」。成漢政權據蜀中凡歷六世47年,「事少役稀,百姓富貴,閭門不閉,無相侵盜」,可謂又一塊安樂太平之域,其業績可與張魯時代的漢中五斗米道政權媲美。

與此同時,隨著張魯家族及其大批教民被迫北遷長安、洛陽、鄴城三輔之地,五斗米道也由巴蜀、漢中一帶向北方及江南廣大地域流傳,並獲得了很大發展。東晉時,五斗米道不僅擁有廣大下層民眾,而且得到了上層豪門士族的崇奉,出現了許多著名的五斗米道世家,如琅琊王氏、孫氏,陳郡謝氏、殷氏,高平郗氏,會稽孔氏,義興周氏,丹陽許氏、葛氏、陶氏,東海鮑氏等,並將五斗米道改稱天師道,共尊錢塘人杜子恭為首。


杜子恭死後,其弟子琅琊人孫泰繼為道首。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十月,孫泰的侄子孫恩利用司馬元顯徵發「樂屬」引起8郡騷動之機,率眾起義。元興元年(402年),孫恩戰敗,與其部下數百人投海而死。其妹夫盧循率領義軍餘部,轉戰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堅持鬥爭近10年。義熙七年(411年),盧循在交州戰敗,亦投水而死。這是五斗米道策動的最大也是最後一次農民起義。這次起義,參加的群眾有數十萬,歷時13年,縱橫千里,給腐朽的江南世家豪族勢力以沉重的打擊,加速了東晉王朝的滅亡。

鑑於此,繼起的封建統治集團意識到五斗米道對封建王朝的嚴重威脅,故而決定對其進行正統化改造,以適應封建專制統治的需要,於是出現了由南北朝世家大族出身的寇謙之和陸修靜、陶弘景建立的神仙道教。然而,五斗米道信仰並沒有被消除殆盡,仍在民間流傳,直到隋唐時代,乃至遼代末年,還有利用五斗米道的起義事件發生。

(庠序學社)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5 08:1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