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教曾有一個奇葩規定:不許站著小便
現在,有些地區建立「女性站式公廁」,讓女人站著小便。這種廁所,對因生病、受傷、懷孕、年老等原因不便蹲下的女性很不錯。大家知道嗎,在我國歷史上,曾有人規定:不得立小便。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
東漢末年,張角與張道陵分別創建了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太平道在黃巾起義失敗後遭到剿殺,銷聲匿跡。五斗米道可能由於地處偏遠的關係倖存,並逐漸發展起來。張道陵把他統轄的區域分為「二十四治」,所謂「治」就是教區。每一個教區內,都有大小官吏,管理百姓。
五斗米教用「道民命籍」取代了戶籍、用教法規範百姓行為、徵收信米作賦稅,其實就是政教合一的組織。張道陵之後,其子張衡(不是發明地動儀的那個)接班,張衡之後是張魯。張魯占據漢中,後來投了曹操。
五斗米道亂了
張魯去世後,五斗米道群龍無首,祭酒紛紛脫離五斗米道,或自稱天師、或自立教派。教規戒律鬆弛,教徒不再遵守教法。另一方面,道教滲入上層,越來越多的士族接受了道教。
道教群龍無首、教規鬆弛,導致了「房中術」濫行,並成為儒家、佛門攻擊道教的藉口。道教原本是平民為主,代表下層百姓利益要求,士族加入之後,階級立場必然發生變化。士族人士不會允許不利於統治的內容繼續存在。這些,就促成了道教改革。
寇謙之改革
這時就出現了一個人--寇謙之。寇謙之出身官宦家庭,少年參加五斗米道,長大後去了嵩山修行。415年,寇謙之自稱太上老君降臨,授予自己天師之位。此後,寇謙之就以天師的身份改革道教。
寇謙之本身就是士族,明白士族的疑慮所在。首先,寇謙之就取消了教團的獨立性,依附於皇權。接著,寇謙之又廢除了天師、祭酒世襲制。以前,天師由張道陵一脈世襲(自封的不算),下邊的祭酒也有樣學樣,子孫相繼。再接著,寇謙之取消了教徒的賦稅。收取賦稅錢糧使得道教很容易組織軍隊。再接著,寇謙之去除「三張偽法」,傳下新的修行方法,並去除了敗壞道教名聲的「男女合氣之術」。
最後,寇謙之引儒入道,又吸收了佛教成果,訂立了一百八十條戒律,並完善了教規教儀。這些戒律,有的是道教原有,有的來自儒家禮教,有的從佛門借來。比如,不得穿人牆壁、偷窺婦女;不能喝酒吃肉、不得打六畜;男女不能在一起吃飯。最有意思的是第66條:不得立小便。男人必須蹲下或坐著小便。這是為什麼?我也說不大清楚。佛教《四分律》中同樣規定,不得站立大小便。
寇謙之改革後,道教就沒有了攻擊性,也脫離了底層群眾,成為了談玄、煉丹、修仙的高冷教派。從南北朝到隋唐,那些出了名的道士大都是士族出身,這意味著道教融入了士族。唐朝滅亡後,士族在戰亂中消亡,道教雖沒消亡但也再不復盛況。
(少真道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