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29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龍門派的簡述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9-21 01:14:3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龍門派的簡述

龍門派是全真道分衍的支派之一,它秉承全真教法,處於道教式微時的明清朝代。該派尊全真七子之一的邱處機為祖師。尊邱處機弟子趙道堅為創派宗師。趙道堅 1163~1221年 ,原名九古,本籍檀州 今河北密雲 ,父任平涼府同知時,遷徙平涼 今屬甘肅 。李志常《長春真人西遊記》載其事,《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列有其傳。金大定十七年 1177年 入道,十九年,師馬鈺於華亭 今屬甘肅 。二十年,馬鈺還終南,命其往龍門山師事邱處機,易名道堅。元太祖十四年 1219年 ,處機應成吉思汗之詔赴西域,選趙道堅從行,為十八隨行弟子之一。途經一年余,於1221年五月渡陸局河,七月越阿不罕山,十一月至賽蘭城。道堅謂尹志平曰:我隨師在宣德時,覺有長往之兆,頗倦行。後嘗蒙師訓,道人不以死生動心,不以苦樂介意,所適無不可。今歸期將至,公等善事父師。數日示疾而逝。邱處機命門弟子葬九古於東郭原上。觀上述趙道堅行誼及其所在的年代背景,他似無創建龍門派的行為和計劃,而龍門派以之為宗主者,恐系出於依託。

後世龍門派道士為了證明趙道堅為該派創建人,卻還有一番描繪。《金蓋心燈》卷一《趙虛靜律師傳》 說:師姓趙,名道堅,號虛靜,南陽新野人。聞七真演教,獨攜瓢笠,謁長春邱祖,誠敬精嚴執弟子禮。邱祖與語而奇之,說:次元門基石,天仙首領也。改日續心燈,而撒播戒法者,必此子矣。遂侍祖游燕闡教,祖乃傳以清虛天然之秘,棲隱龍門者多載。復出侍祖於白雲觀,統群眾。師於至元庚辰 1280 正月望日,受初真戒、中極戒,如法行持,無漏妙德。祖乃親傳心印,付衣缽,受天仙戒,贈偈四句,認為龍門派,計二十字。師謹識之,未敢妄泄。是為第一代律師。


修持凡三十年,功圓行滿,將示化,始以戒法口訣,於皇慶壬子年 1312年,十月望日,慎重其禮,親授河南道士張碧芝名德純。此傳本之王常月《缽鑒》,其文稍簡。將此傳與《祖庭仙真內傳》《長春真人西遊記》比較,除改動原籍外,首要是略而不提趙道堅的實在閱歷,而將其年代拖延,側重續寫他在元世祖至元十七年 1280年,怎麼受邱處機傳三戒,付衣缽等事。意在標榜龍門派的樹立是出於邱處機的旨意,他所選定的趙道堅是邱處機衣缽的繼承人,即龍門派的創建人。但邱處機和趙道堅已別離於1227年和1221年去世,怎會在此之後五十餘年發作教授經戒、衣缽之事!而且即便他們在世時,因二人生當金末全真道尚處於開展初期,在那種前史條件下,他們也不會有另創支派的妄圖。因而《金蓋心燈》和《缽鑒》的上述列傳並無事實根據。據《金蓋心燈》《缽鑒》等所記,趙道堅下傳第二代律師為張德純,號碧芝,河南洛陽人。元皇慶元年 1312年 受教,隱華山,元至正二十七年 1367年 以教付陳通微,不知所終。第三代律師陳通微,號沖夷子,山東東昌,今聊城人,原為正一派道士,受教後,週遊各地多年,隱入青城山,於明洪武二十年 1387年 以戒法傳周玄朴。

第四代律師周玄朴,號大拙,陝西西安人,受教後,仍居青城。明景泰元年 1450年 今後他適,不知所終。爾後,龍門派第五代分張靜定和沈靜圓兩支傳達。張靜定,號無我子,浙江餘杭人,受教後,還隱露台,於嘉靖元年 1522年 以教傳趙真嵩。第六代律師趙真嵩,號復陽子,山東琅琊人,於露台受教後,隱王屋山,後傳法與第七代律師王常月,於崇禎元年 1628年 去世。另一第五代宗師沈靜圓,號頓空氏,江蘇句容人,正統十四年1449年 受教,隱浙江金蓋山,成化元年 1465年 以教授衛真定,後無人見之者。第六代宗師衛真定,號平陽子,浙江嘉興人,受教後,雲遊各地,至於蜀,傳法與第七代宗師沈常敬,傳說卒於清順治二年 1645年,住世二百有五歲。


以上第一代趙道堅為上托的開教祖師,第二代張德純活到元末,其業績難以悉數憑信,第三代今後進入明代。據此,明代實為龍門派的肇建時期。在那個時期中,徒眾甚少,還未構成獨立道派。如第四代律師周玄朴於洪武二十年 1387年 受教,其列傳說:是時玄門凋謝,有志之士,皆全身避咎。師隱青城,不履塵世五十餘年,面壁內觀,不以教相有為之事累心,弟子數人,皆不以闡教為事,律門幾致埋沒。第五代宗師沈靜圓於明天順三年 1459年至金蓋山,掛單于書隱樓,亦宣布:慨仙蹤之不振,吊逸緒之無承 的長嘆,而有終焉志,這今後,終明之世,不見起色。

明至清初,局勢有所改變。清統治者為了拉攏漢人,在順治康熙雍正三朝,實施較為寬鬆的宗教政策,為道教的開展供給了較好的政治條件。加上其時民族矛盾尖銳,使一批懷著國破家亡之痛,又恥於剃髮易服的明遺民,不肯事清,而願隱居山林或遁入佛道,為道教的復興擴展了道士來歷。在上述情況下,龍門派第七代律師王常月從華山北上京師,掛單于靈佑宮,不久移住白雲觀,在那裡傳戒收徒,方使龍門派一度取得復興,一改明代式微的舊觀。王常月,號昆陽子,潞安府長治 今屬山西人。兩遇趙真嵩傳道,居華山多年。清順治二十年 1655年 離華山上北京。丙申 1656年 三月望日奉旨,主講白雲觀,賜紫衣凡三次,登壇說戒,度弟子千餘人,道風大振。康熙年間,王常月又率弟子詹守椿、邵守善等南下,先後至南京隱仙庵、杭州宗陽宮、湖州金蓋山、湖北武當山等地傳戒收徒。二十餘年間,度弟子甚眾,使久衰的全真道頓呈中興之象。王常月被譽為龍門"中興之臣"。


王常月死後,其弟子更在各地開山授徒,構成許多龍門小支派。如黃虛堂,派名守正,啟姑蘇滸墅關太微律院支派,門下有孫碧陽。陶靖庵啟湖州金蓋山雲巢支派,門下有陶石庵--徐紫垣--徐隆岩遞相嗣傳。金築白叟盛律師啟餘杭金築坪天柱觀支派,門下有潘牧心,王洞陽,潘天厓遞相嗣傳。黃赤陽,派名守圓,住持杭州大德觀,下傳周明陽,啟杭州金鼓洞支派。呂雲隱『派名守璞』,啟姑蘇冠山支派,門下有呂全陽、鮑三陽、樊初陽、翁向陽、金玉衡,徐艮陽、邱寅陽、錢函陽、孫則陽、歸南陽、邵悟真、徐鶴嶺、潘無盡等,十分昌盛。其間邱寅陽又啟嘉善長秘戲圖支派,錢函陽又啟無錫長秘戲圖支派。別的王常月還有不少弟子,或雲遊四方傳道,或隱居一地修煉。譚守誠,則得王常月衣缽,住持京師白雲觀。後來呂雲隱門下鮑三陽繼任該觀住持。

與王常月同輩的沈常敬一系,門庭亦盛。沈常敬門下有孫玉陽、黃赤陽,黃赤陽又從王常月受戒,合王、沈二系傳承於一。孫玉陽住持茅山乾元觀、下傳閻曉峰、周明陽『派名太朗』、范青雲『派名太青』。周明陽又從黃赤陽受戒,開杭州棲霞嶺金鼓洞支派,一時影響頗大,從學者千餘人。其間高東籬1621-1768年,晚年繼范青雲掌管露台桐柏觀,門下有方鎔陽、沈輕雲、閔懶雲『派名一得』,門庭最盛。


以上是龍門派傳衍繁盛之區,會集於江、浙一帶,是為龍門派傳達的中心。除此之外,在全國各地,甚至東北、西南、西北等邊遠地區,皆有龍門派的傳達。如東北遼陽道士郭守貞?-1673年,隱於本溪九頂鐵剎山八寶雲光洞修煉三十餘年,為關東全真道鼻祖。康熙初,盛京將軍烏庫倫迎請至盛京,尊為師長,建三教堂以居之,後擴建,改名太清宮,即今瀋陽太清宮。據《太清宮森林前史法略》載,從道光三年至光緒五年,該宮就傳戒四次,受戒者每次遞加,前後凡數百人。

後有陳清覺 1606-1705年,道號寒松,又號煙霞,湖北武昌人。辭官去武當山太子坡,禮龍家世九代詹太林『名守椿』為師。康熙八年 1669年,入川至青城山,後去成都青羊宮。康熙三十四年 1695年,成都府臬憲趙良壁見而異之,捐銀命建二仙庵,請其住持。後又得康熙帝召見,於康熙四十一年 1702年,敕號碧洞真人。從此開龍門派碧洞宗支派。二仙庵成為龍門派聞名森林。從清初傳至現在已歷二十四代,成為近代四川道教的首要派別。

據《長春道教源流》卷七載,有龍家世十一代道士曾一向,於康熙間入廣東羅浮山。任沖虛觀住持。其徒柯陽桂 1619~1671年,度弟子百餘人。清末,有儒士陳銘珪 1824~?年,嗣其傳,派名教友,住持羅浮山酥醪觀。撰有《長春道教源流》八卷,搜集全真道史料頗富,為研討全真道史的重要資料。其卷七云:今粵東羅浮及會城諸道觀,詢其派,又皆全真也。在雲南,還有被稱為,龍門西竺心宗"的特殊支派。據《金蓋心燈》所述,該派祖師雞足道者,自雲月支國人,名野怛婆闍,自印度來華,居雞足山修煉。順治十六年 1659年,赴京師謁王常月,受其戒法,贈名黃守中,為龍家世八代。該派以雞足山為活動中心,下傳管天仙『派名太清、大腳仙『王太原』。再傳金懷懷『王清楚』、白馬李等。此外,湖北武昌長春觀,在清末,著屋千間,道友萬數,與西安八仙庵、成都二仙庵等並稱全國龍門大森林。山東福山縣道士張宗璿,為龍門派第二十三代,於光緒十年 1884年。赴白雲觀傳法,開霍山派。又有龍門派第八代徐守誠 1632~1692年,於清初去江西南昌西山,兼傳淨明道,成為其時淨明道的重要傳人。在西北地區,有龍門派第十一代劉一明 1734~1821年,號悟元子,山西曲沃,今聞喜縣東北人。落髮後,雲遊晉、陝、川、甘一帶,遇龕谷白叟傳丹術今後,隱甘肅榆中縣犧雲山修煉,並著書立說,所寫丹書被輯為《道書十二種》,撒播頗廣,成為清代內丹學一我們。

綜以上可見,自清初王常月先後在北京白雲觀,以及南京、杭州、湖州、武當山等地傳戒收徒今後,龍門派確有很大的開展。開展中心在江、浙,廣泛全國許多省區。尤以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幾朝為最盛。其間支派繁殖,不少支系更撒播至近現代。因而它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最昌盛的道教派別,簡直成為全真道的代表。其盛況與釋教禪宗五家中的臨濟宗相相似,故世有"臨濟、龍門半全國"之說。龍門派承其祖派全真道之餘緒,以精於內丹學著稱於世。其門下具有許多聞名內丹理論家,如謝凝素,伍守陽、劉一明、閔一得,柳華陽,為其間的佼佼者。他們所著的內丹書,較其前輩,有秉承,也有開展,總的特點是功法更詳盡,更淺明。龍門派傳達的中心在江南,與初期全真道在北方不同,不能不受南邊本位道教正一道的影響,表現出與正一道交融的傾向。

如鐵竹道人施亮,本從王常月受戒,為龍家世八代,後改宗正一,啟姑蘇穹窿山支派。八代孫守一門下閻曉峰,住茅山乾元觀,其所傳後人改皈茅山派。八代徐守誠,參禮南昌西山淨明道士孔玄微,兼傳淨明道,其徒張太玄亦兼師淨明道士周德峰。十代王洞陽晚住餘杭大滌山,濟人作福無虛日,延請祈求無不立應,《金蓋心燈》謂其"聲譽籍甚。十一代徐嶐岩,後歸正一道,法名漢臣,精於道法,其徒蔣雨庵、陳樵雲、朱春陽,皆得正一法,蔣雨庵並傳承正一派。這今後還有沈一炳、閔一得、曾一向、王來因、陳來乾等等。至清末,各地全真派龍門道士,大都兼行祈禳齋醮,以香火收入為營生之一途,全真與正一在宗教行持方面漸無多大差異。

(道教奇術)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2 23:5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