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6-2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6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03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正一弟子為什麼要傳度?傳度後如何行道?
一、正一派弟子為什麼要傳度?
道教的傳承在學道與修道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靠“傳授”,在傳度儀式中由大師帶領弟子通過儀式來領悟道教的義理及其精神。
另一方面就是要自己去“修”和“悟”,“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入道後就要自己去修行體悟。傳度儀式中三師將弟子領入道門,同時也意味著弟子成為道教徒,正式踏上了修行的道路。
對於每一個正一派道士來講,這是在我們學道、修道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為通過這樣一個儀式,使我們先於其他人有了升仙登仙、修道得真的法梯與航船。
二、正一派傳度的內涵與發展
傳度是道教正一派接引度化弟子的一種制度,信奉正一派的道教弟子傳度後才具備修道、學道的資格。正一道的傳度源遠流長,按《太真科》及《赤松子曆》所載:“漢代人鬼交雜,精邪遍行。
太上老君垂慈,下降鶴鳴山,授張天師《正一盟威符籙》一百二十階、及《千二百官儀》、《三百大章》、《法文秘要》,救治人物。天師遂建二十四治,度化弟子”。這就是傳度的開始。後來傳度逐漸成為道教正一派培養弟子,為弟子傳法的一種規範。
傳度是正一派重大神聖的教務活動,作為一個正一道士,就首先應當瞭解“正一派”為什麼要以“正一”為名?也就是要瞭解“正一”的內在含義。道教有兩大宗派,正一派從老祖天師立教開始,全真派從宋元之際的王重陽祖師開始。這個名稱就包含著我們所追求的意義。“全真”追求的是“真”,要“全其真”。如何“全其真”?就是要“行真功,踐真行”。
也就是道教所追求的“返朴成真”的“真”,也就是“道”的根本屬性。那麼,“正一”是什麼意思?老祖天師當時立教為什麼要以“正一”為名?道經告訴我們,老祖天師得到太上道祖親授“正一盟威之道”,以正信正行演教布化。因而正一之道從老祖天師立教之時就開始了,就成為我們入道、學道、行道的目標了。
那麼,“正一”具有怎樣的意義呢?《雲笈七簽》中說:正一者,真一為宗。也就是正一是以真一為宗本的。道經裡面說“正”即“正以治邪”,正的反面就是邪,要以正的東西來克服邪的東西。“一”就是“一以統萬”,《道德經》中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一切的根本的是“道”,開始的是“一”。所以“一”能統萬,“一”的根本就是“道”。
因為“一”以“道”為本,是有形的開始。就像大地萬物,只要有了一粒種子,就會繁衍不息。但“一”背後有一個根本的東西,就是“惟恍惟惚”的“道”。所以“正一”就是說我們所行的道是正道,是真道,目標是正與真。
南北朝時高道陸修靜曾告誡他的道門弟子說:“臨奉老君三師,謂之正教”,就是說正一道才是真正體現道祖精神的宗教,是一個根本的信仰,是“正信正行”的教化。正一道的信仰是從三清道祖那裡來的,所以叫“統承三天”,以此來“佐國育民”,即有利於家國,有利於百姓。
三、傳度之後應該怎麼做
從以上的梳理中我們知道,通過傳度可以使奉道之人皈依真正,精進信仰,精進修行,度己度人,從現實來說也有利於道教加強自我管理,促進道風建設,提高道教素養,概而言之為:
1歸於真正,以此來精進人生精進信仰
歸於真正,從信仰來說就是皈依真正之道,也就是要“真一不二”,“道心不二”。
清靜是我們修行的重要途徑。只有通過清靜才能達到“正”,天地才能正,人才能正。浮躁的污濁的,是不清靜的東西,所以它不“正”。道祖說“清靜以為天下正”。我們要皈依真,返樸才能歸於真,“樸”就是要與那些異化了的東西分清楚。異化了的東西不是樸的東西,不是本質的東西。
什麼東西異化了我們的樸呢?是外在的名、利、錢、財、色。這些東西我們當然要用,但是不能讓它們改變了我們向正道的心和原有的真性。我們要找回原來的真我,生下來的那個自己,所以要“複歸嬰兒”。這樣才能精進信仰,提高信仰,我們要信仰、要追求的是真道、正道,而不是那個過程。我們當然有很多俗務要應付,因為人不能脫離現實社會,我們要去應酬,但是我們也要“常清常靜”。
2精進修行,不斷提高素養
傳度是給你指明與建立了一條學道修真之路,這個路怎麼走,要看你的修行。給你提供了一條路,但你不去修行,這條路就沒用。如何修行?內功、外功都要修行。內功就是要學習自己的經典,通過經典去領悟“大道”的真理。另外,通過修行,我們的心才能靜下來,精氣神才能足,身體才能好,使之達到“內正一炁”,我們施出的法才能靈。
外功就是要做福利社會的事業,要做善事,積功累德。我們要注意樹立起道教的良好形象,形象上也可以彰顯一種正氣。我們說“道在心中”,但如果你什麼都表現不出來,怎麼來表現你心中有道?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不僅是氣質,你的外在威儀都能體現出你是否心中有道。
3明證道位,達到度己度人的目標
《度人經》中講,“仙道貴生,無量度人”。傳度後就是以我們的修行、內功、經典去度化人,也就是說傳度後的目的就是要度己度人。首先度己才能度人,就是要使自己得度名列仙真,成仙得道。誰來度你呢?
道祖、天師來度你。另一方面是自己度自己。積功累德也是在自己度自己。度人也是度己,不度人就度不了自己,他們是相輔相成的。積功累德,是要度人才積有功德。度人在現實社會來講就是要幫助人、教化人,引人向善。
《太上感應篇》中講要“濟人之急,救人之危,矜孤恤寡”等。度人既有精神信仰層面的也有現實社會服務的。從現實來講,我們要特別重視道教如何來為現實社會和現實人群服務,不管是宮觀,還是個人,不服務社會,你自己積不到功德也就不能得度,我們的正教也得不到弘揚。
因此,必須與信眾增進聯繫,在他們有需要的時候,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他們得到幫助,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關懷。比如我們救助一個上不起學的學子,那是多大的功德!他讀完書也是要給社會做貢獻的,他得到了幫助,心裡就會有一種感恩,今後也會去做好事。這就是傳播一個善的種子。
度己度人,道教要多做服務社會的好事情。能夠一下捐鉅款作慈善當然是大功德,但好事情更多地是在點點滴滴中體現,在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中體現。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