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隱修龍門•全真龍門派的創立
全真「龍門派」是由王重陽的弟子丘處機創立的,因丘處機曾在隴州龍門山隱修七年,所以稱為「龍門派」。丘處機(1148-1227年),登州棲霞人。十九歲出家,二十歲拜王重陽為師。後因招降山東楊安兒義軍及奉詔赴西域大雪山得到元太祖禮遇恩寵,在燕京建「平等」、「長春」、「靈寶」等八會,居燕京長春觀,掌管天下道教事務,名噪四海。
丘處機省錢就廣收門徒,他以七十一歲高齡奉詔赴西域,就有弟子尹志平、李志常等十餘人陪同。丘歿後,由弟子尹志平嗣教。尹志平(1169-1251年),山東萊州(今掖縣人)。丘處機主持長春宮時,住德興龍陽觀,丘賜號「清和子」。丘處機升仙后,尹志平返長春宮,並在宮東立下院—白雲觀,建「處順堂」(金白雲觀丘祖殿),以安置邱真人遺骸。
元太宗四年(1232年)南征還,命中宮代祀於長春宮,六年又遣使勞間,賜道經一藏。八年,尹志平往終南山,修復全真祖庭。十年(1238年)傳衣缽於李志常。李志常(1193-1256年),觀城(今河南范縣人),號真常子。邱歿後,李志常為都錄兼領長春宮事。太宗五年(1233年)受詔教蒙古貴官子弟18人。受缽後,朝命加號「玄門正派嗣法演教真常真人」。
元憲宗元年(1251年),賜金符寶誥,遍詣岳瀆,以行祀事。其後連續四年,赴終南山規度營造祖庭,在京都作金籙大齋,為各路道士女冠普度戒牒;建普天大醮,附薦海內亡魂;召於內宮,咨以治國保民之術等,備受恩寵。六年(1256年)傳衣缽於張志敬。
從丘處機至李志常歿,全真龍門派「玄風大振」。其特點是改變了王重陽不入仕門、自放草澤的基本精神,而是主動符合「人主一時之好尚」,為朝廷服務。因而,全真道得到朝野權繁的普遍支持,達到繁盛空前的程度。掌玄教者「居京師,主持皇家香火,徒眾千百,崇墉華棟,連亘街衢,通顯士大夫,自豪加富室,慶弔問遺,水流而不盡,天下州郡黃冠羽士之流,歲時參請堂百者,踵相接而未嘗絕也。道宮雖名為閒靜清高之地,而實與一繁劇大官府無異焉。」(《真常觀記》)。
全真道的一些上層道士也都「冠之以寶冠,薦之以玉珪,被之以錦服,皆前嗣教者所亡」(《長春宮碑銘》)。大肆建造宮觀,廣置叢林,以至有些道士做出了毀壞佛像、侵占寺廟,刊行《老子化胡經》和《老子八十一化圖》等事,引起了佛教徒的記恨。於是圍繞著《老子化胡經》的真偽,佛道之間進行了長達二十餘年的爭辯,最後全真派失敗。
龍門派失去了蒙古統治者的支持,即由盛轉衰。李志常之徒張志敬,宋德方之徒祁志誠以及被勒令落髮的樊志應、申志貞等又重新退身為隱士,恢復了全真教的原旨。王惲《真常觀記》說到全真龍門樊志應,稱「士之慕高遠欲脫世網者,舍是將安往乎?嘗究其說,不過絕利慾而篤勞苦,推有餘而貴不爭,要歸清淨無為而已。如重玄子(即樊)扶祤道紀,綜核玄務,公材吏用,藹然見於脫穎遊刃之外,其妙固翩翩而獨征,托遺響於高風者矣。」
清康熙時,全真龍門派獲得了中興,這是因為當時白雲觀方丈王常月得到了康熙的支持以及恰當的治教而致。王常月(1522-1680),號昆陽子,山西長治人。據傳在河南王屋山和河北九宮山兩次遇見龍門派第六個祖師趙復陽,受「天仙」大戒。1656年,王常月134歲時,出任白雲觀方丈。順治帝封其為國師,康熙帝皈依於王的門下。王常月利用朝廷有限的恩寵,頒發度牒,廣收弟子一千餘人,還長途跋涉到江蘇茅山、浙江金蓋山和湖北武當山傳戒,於是龍門派風遍於天下,一些原屬正一派的名山也逐漸易為全真龍門派的叢林。王常月普度眾生,傳道放戒以主持白雲觀二十餘年,擴建宮觀,整肅道門,嚴行清規戒律,住觀道士常達二三百人,成為全真龍門第一叢林。
龍門派道徒子孫的傳遞系名是:道德通玄靜,真常守太清。一陽來複本,合教永圓明。至理宗誠信,崇高嗣法興。世景榮維懋,希微愆自寧。謂修正仁義,超升雲會登。大妙中黃貴,聖體全用功。虛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山海龍虎交,蓮開現寶新。行滿丹書詔,月盈祥光生。萬古續仙號,三界都是親。
(又一句神回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