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普度醮典主持人---「太乙救苦天尊」
道教普度科儀常見三位天尊之掛像,分別是太乙救苦天尊、朱陵度命天尊與黃華蕩形天尊,此三位天尊在道教合稱為「三救苦天尊」;若再加上度人無量天尊葛玄仙翁、玄風永振天尊薩守堅仙翁,則並稱為「五救苦」。當啟建黃籙科儀、冥陽兩利科儀、或度亡齋醮科儀時,皆恭請乙太乙救苦天尊為首的聖班降臨壇場。
此外,在道教的系統,也將太乙救苦天尊歸為「六御」之一,其「六御」分別為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統御萬天)、西方太極天皇大帝(統御萬神,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統御萬星)、東極青華大帝(統御萬類,太乙救苦天尊)、南極長生大帝(統御萬靈)、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祉(統御萬地) ,由此可見太乙救苦天尊在道門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太乙救苦天尊」又稱為尋聲救苦天尊、東極青華大帝,在經書中又云:”太乙救苦天尊九陽之精所化,出於始青之炁,是先天之靈”,因而太乙救苦天尊也被稱為青玄九陽上帝。據唐宋間的《太乙救苦護身妙經》記載,太乙救苦天尊居於「青華長樂界妙嚴宮」,統領青玄左府一切真仙,職司天界考核群仙、人界尋聲救苦、冥界救拔亡魂的三界之事;其大悲大願、尋聲赴感、救苦救難,不但可引渡受苦亡魂,對於行善積德而功德圓滿之人,亦可接引登天成仙。在《道教靈驗記》中,記載許多關於太乙救苦天尊顯聖事蹟,因而成為道教徒深厚的信仰。
《上清靈寶大法》及《青玄濟煉鐵罐施食全集》所描述,太乙救苦天尊的形象為紫金瑞相,頭戴冕旒,身著霞衣,或於九色蓮花之上,或騎著寶座九頭獅子,手持楊柳、淨瓶或金劍,其手中所持的柳枝淨水,是醫治世人疾病的仙藥符水,亦是救苦度亡的瓊漿;現今人們所見太乙救苦天尊的尊容,大都是如此的形象。另外,也見有身著冕服、冕冠,持玉板,坐龍椅,呈現「青華大帝」之帝王像。其從神記有大惠真人、救苦真人、濟生真人、度死真人、濟難真人、度厄真人、救渡真人、解憂真人、拔罪真人、崇恩真君、輔真天師、妙行真人等。
現今臺灣普度科儀,常見高功道長於普度臺上,頭戴五老冠,結合符、諱、咒、手印、存想等內祕功法,即是「變神」為「太乙救苦天尊」之意涵;代表以太乙救苦天尊的身分賑濟施食、講經說法、超度孤魂滯魄,以求合境平安。
據《太乙救苦護身妙經》所述,太乙救苦天尊為了普度眾生,具有無限化身,隨處救苦救難,其經云:「東方長樂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恆沙數,物隨聲應……或為仙童玉女,或為帝君聖人,或為天尊真人,或為金剛神王,或為魔王力士,…….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物隨機」。其中最著名的是《太上洞玄靈寶救苦妙經》稱太乙救苦天尊具有化身應化十方,化號「十方救苦天尊」,而為了治理九幽冥府神鬼之事,十方救苦天尊又化為「十殿冥王」,其分別為:
東方,玉寶皇上天尊,位列震宮,尊居卯位,化冥府第一殿泰素妙廣真君秦廣王
南方,玄真萬福天尊,位列離宮,尊居午位,化冥府第二殿陰德定休真君楚江王
西方,太妙至極天尊,位列兌宮,尊居酉位,化冥府第三殿洞明昔靜真君宋帝王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位居坎宮,尊居子位,化冥府第四殿玄德五靈真君五官王
東北方,方度仙上聖天尊,位列艮宮,尊居丑位,化冥府第五殿最勝耀靈真君閻羅王
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位列巽宮,尊居幽府,化冥府第六殿寶肅昭成真君卞城王
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位列坤宮,尊居泉曲,化冥府第七殿等觀明理真君泰山王
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位列乾宮,尊居陰府,化冥府第八殿飛魔衍慶真君都市王
上方,玉虛明皇天尊,化冥府第九殿無上正度真君平等王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化冥府第十殿五華威靈真君轉輪王
道教也有太乙天尊化身「面燃大士羽林監齋普渡真君」的說法,即是普渡醮典常見的「普渡公」、「大士爺」,其在地府的法身俗稱「鬼王」,聖號全稱為「幽冥教主冥司面然鬼王甶孑大帝」。其紙紮造型多是青面獠牙、頂生二角,口中伸出長舌或吐火,身著戰甲,手持普渡令旗,頭上有一天尊像,代表太乙救苦天尊所化現;平時居於沃焦山下,為陰間諸鬼之統帥,負責監督亡魂享領人間香火事宜。
來源: 台灣道教總廟玄義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