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1-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9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95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雲林-溪頂 明聖宮】
根據地方耆老相傳,約在清道光十七年間(1837),時值褒忠翠社歌仔戲團在北港一處廟會表演,其中有一團員獨鍾崇拜魁星夫子,看中當時廟會奉祀的唯一魁星神尊,就以重金懇請移駕到褒忠文昌祠供奉。
由於魁星夫子文曲顯赫,當時褒忠地區文風盛行、賢人輩出,直到民國二十六年(1937),中日戰爭爆發,日人即對台灣同胞強迫推行『皇民化運動』,強迫民間信仰奉祀天照大神,凡是道教所屬道廟、神像(如土地公、太子爺、王爺公或媽祖婆…等神尊)一律焚毀廢除。
當時褒忠地區被查扣上千尊的神像,都集中在郊野廣場準備燒毀,時有本村先民林池,與大批群眾好奇在廣場圍觀,在點火燃燒之際,突有一尊小神像跳出火堆,剛好落在 林池腳旁, 林池低頭瞧看,發現是一尊魁星爺,於是迅速彎身拾起,暗中將魁星神尊藏在懷中,急忙離開現場,返回台西溪頂藏於家中,才倖免被燒毀,直到台灣光復才請出來供奉,當時由於神尊太老舊,金身多處刮損,彩繪也嚴重剝落,因此恭請到麥寮重新整雕彩繪,據當時雕刻神像老師傅說:此尊魁星神像的造型及彩繪老舊的材質,起碼有三佰年以上的歷史,只要按金維持古樸原貌即可。
林池先民接受建議,並擇於農曆二月初三日黃道吉旦開光,也就是本宮文昌魁星夫子的聖壽紀念日。魁星夫子自此奉祀於 林池宅內供村民膜拜,由於神威顯赫、祈願靈驗、香火日盛,村民提議擇地建廟供奉,於是眾人集資發起建廟工程於現址,至民國六十二年(1973)歲次癸丑,廟成入火安座,並命名為『明聖宮』。
溪頂 明聖宮
雲林縣台西鄉溪頂村165-3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