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5-1-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5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38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境智
“境”、即客觀外境;“智”即主觀心智。唐孟安排《道教義樞》《境智義第二十七》義曰:境智者,緣教之深名,心理之殊號,境稱唯二義在兩忘,智照有三言歸四絕,此其致也。智慧者,標源攝流,知歸不惑也。
即:“境以境界為義,智以決了為義”,境義在外”,“智則在內”。境智的關係即認識主體與客體的關係,孟安排認為,智境術可分別對待,智境雖有差異,但根本則是同一,“內則一切智心。外則一切境法。內外不二,境智無殊。”一切世間法及出世法,並在心之中。眾生的心性原是清淨的,但為外境所染故只要眾生向自我本性回歸,便可使境智合一,獲得道性。唐王玄覽則主張,境智是相對待而緣起的:“將心對境,心境互起。境不搖心,是心妄起。心不自起,因境而起,無心之境,境不自起;無境之心,亦不自起。”
《玄珠錄》在境智對待中,智是主要方面,智決定境,主宰境:“心之與境,常以心為主。”由此論證萬象虛幻。王玄覽還提出了“道在境智中間”的命題,以“道”為連接主客體的樞紐,從而將修道視為不斷認識主客體和諧一致的過程。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