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教中所說的『真人』,究竟達到了什麼境界?
對於「真人」一詞,我們應該不陌生;金庸武俠劇中所說的張三丰張真人,就屬於 「真人」。其實「真人」一詞很早就出現了,最初的出處是在莊子的《南華經•大宗師》一篇之中。《大宗師》之中這樣描寫真人:
「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
這句話的大意是說:真人是了知大道境界者,有大智慧,真人平靜、無欲,與天合一,外物已然無法對他造成危害。
莊子最早對於真人定義之後,其後一些傑出的國學經典中也有對於真人的描述。
《洞元自然經訣》:真人者,體洞虛無,與道合真,同於自然,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通。
《鬼谷子》:生受於天,謂之真人;真人者,與天為一。內修練而知之,謂之聖人;聖人者,以類知之。
《黃帝內經》: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以上諸家對於「真人」的定義,仔細推敲,可知是相通的。用今天比較流行的一句話來概括,「真人」的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道教出現後,「真人」一詞就幾乎成為道家的專有名詞。道教對於「真人」的定義,有了本教的濃重色彩,簡潔而不失深度。道教認為,洞悉了宇宙和人生的本原,真正覺悟者,就是真人。這個定義,其實也是「天人合一」境界的另一種說法。
由於真人達到了「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歷史上被封為真人的人,寥寥無幾。我們比較熟知的,關伊子、莊子、列子,在唐朝時期被封為道家真人。而鬼谷子、王重陽、張三丰等,則被封為得道真人。
道教確立之後,教中弟子推舉了「四大真人」,分別為通玄真人、沖虛真人、南華真人、洞靈真人。而老子作為道祖,則是四大真人的老師。通玄真人乃是戰國末期的文子,曾拜老子為師,文子是范蠡的老師。沖虛真人乃是戰國時期的列禦寇,也就是列子。而南華真人,相信大家都知道,他就是著名的莊子。洞靈真人是亢倉子,相傳叫做庚桑楚,《莊子》一書中稱其為庚桑子。亢倉子是老子的弟子,得老子真傳。
「真人」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真人」的境界,並非渺然無際,而是有理可循。
(深窺百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