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236|回覆: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金剛經》中的「降伏其心」到底是指甚麼心?《金剛經》所要解決的問題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謝絕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12-7 00:55: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金剛經》中的「降伏其心」到底是指甚麼心?《金剛經》所要解決的問題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在大乘佛教中十分著名,一般佛教徒的日常課誦,往往是以誦讀《金剛經》為主。在中國文化裏,《金剛經》亦非常普及。《金剛經》之所以深入人心,除了其文字優美,易於讀誦,也因其哲理豐富,吸引人去探究。有些人甚至將經文演繹成流行曲,使得非佛教徒也知道有這部經典的存在。然而《金剛經》的偉大之處,並不光是這些優美的文字,而是這些文字所貫穿、承載的思維及智慧。本文嘗試勾勒《金剛經》的大意,而內容主要參考明慧法師的《金剛經發微》與大航法師的「金剛經要義」講座。

《金剛經》要處理甚麼

《金剛經》是般若系經典。這部經典「貫穿了菩提心、大悲心、無所得心,是一條如何自覺覺他的道路」。簡而言之,《金剛經》所揭示的是,如何「如理」地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從另一個面向去看,《金剛經》的內容其實是師徒二人——釋迦佛和長老須菩提,於午飯後的一席對話。那時,長老須菩提向佛陀請教:「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這經文的大意是:發了菩提心的人,應當如何安住於菩提心?又該如何降伏菩提心 [1]?

對於「如何能夠令菩提心安住」的問題,我們都能明白,但對於「如何降伏菩提心」這問題,或許有人會感到疑惑:既然要發菩提心,安住於菩提心,又何必去降伏它呢?這問題是須要釐清的,否則學習經典便會成為一種無意義的戲論。

佛陀所說法有其當機眾:凡夫在修學佛法的路上,需要降伏妄心;然而對於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的菩薩,他們所要降伏的是菩提心。因為菩薩實踐菩薩道時,若存有菩提心之見,便不能與般若相應。不能與般若相應,便不能證悟菩提,亦不可稱為「正覺」。換言之,發菩提心的菩薩,在度化眾生時,不應存有菩提心之見,才能與般若相應。這與在做善事時,不應存有善事之見的「三輪體空」是一脈相承的。

該如何降伏其心

佛陀告訴須菩提說,菩薩發菩提心,引導所有眾生覺悟,息諸煩惱妄想,進入無餘涅槃。雖然說這是度脫無邊眾生,但實際上是沒有眾生可度。為何會實無眾生可度呢?因為菩薩不要存有眾生之見,所以菩薩不會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2]。佛陀於是續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心思細密的讀者大概會說,佛陀似乎沒有回答須菩提的問答,這種表述只是在定義甚麼不是菩薩——若見四相的存在,即不是菩薩。但其實不然,後面佛陀又對須菩提長老說,若有發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一眾生實滅度者。」由此可知,所謂的「眾生」只是個假名,沒有恆常不變的生命體,但因眾生不知自己是空,不知道自己是因緣所生,沒有不變的自性可得,故誤以為有「我」、有眾生。佛陀接著告誡須菩提:不應當有「我(如來)當度眾生」的念頭,假如有實在的眾生可度,那麼便會墮入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中。簡而言之,菩薩雖發菩提心,但明白無心可得,無眾生可度,所做所為皆與「覺」相應,才是菩薩行。

為令須菩提長老明白這個道理,佛陀以自身的例子作說明。佛陀在過去生中修菩薩道,於山中作忍辱仙人。當時歌利王到山中遊獵,巧遇仙人,質問仙人在此做甚麼?仙人回答,在此修忍辱。歌利王於是將他的身體一截截地割下,看他能不能忍受。當時仙人的內心不起絲毫瞋心,因為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會在因緣和合相中,妄取有任何一法可得。

菩薩應如何修行

佛陀回答了「如何降伏其心」後,然後再答覆「菩薩應云何住」的問題。佛陀續說:菩薩對於一切法不應有所住。這是所謂的「不住」,它的意思是指「不執」。不執是一種智慧的朗照,而不是一種頑強的抵抗。簡而言之,菩薩了解一切法空,故對一切法不起執著。

以布施來說,菩薩「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為甚麼要不住相布施呢?因為不住相布施的福德不可思量;此外,布施本身最重要的是對治貪心,如果我們住相布施,這其實是一種染著,與布施的本意相悖。當然,也不是說非不住相布施不可,而是說「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則會被執著所束縛,不能看到實相,就好像一個人在暗室之中,一無所見。相反,「若菩薩心不住於法而行布施」,那麼他就會心無罣礙,沒有執著,就像一個有眼目的人,在日光之下能見各種色像一般。總而言之,菩薩「應生無所住心」。

當釋迦佛解釋「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後,接著問須菩提長老:「可以身相見如來否?」佛陀提出這問題的用意,在於破除有佛可得的見解,因為一般人雖認同世間是因緣而有,也接受它是空的,不可得,但卻認為只要經過一番修行,累積福德,就不應該是空。故佛陀藉由問須菩提長老這問題,來說明不單世間法空,出世間法也一樣空。然後佛陀就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 來。」

以上只是簡單地概述《金剛經》大意。雖然我們沒法直下能證見般若的實相,但當我們有了這些觀念,便多少能順著般若的知見引導我們的生活。讀者如有興趣了解到底《金剛經》講甚麼,請觀看大航法師的「金剛經要義」講座,以及明慧法師的《金剛經發微》。

[1] 有些佛教學者將「云何降伏其心」的「心」理解成虛妄心、貪心、癡心等。明慧法師則將這個「心」,解析為「菩提心」,意即如何降伏菩提心。本文採用明慧法師的注解。

[2]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合稱「四相」,是凡夫誤以為緣起的世界有恆常不變的生命主體,所產生的四種妄執。


來源:佛門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喜歡喝點小酒,藉著酒後微醺,釋放心中的壘塊。有時太過了,就睡著了....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1-12-7 01:46:30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12-7 01:48 編輯
[1] 有些佛教學者將「云何降伏其心」的「心」理解成虛妄心、貪心、癡心等。明慧法師則將這個「心」,解析為「菩提心」,意即如何降伏菩提心。本文採用明慧法師的注解。

這種解釋 有夠離譜!

降伏」是用來指:抑制壞東西
從來沒看過有人說 要去「降伏好東西???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長夜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自能降伏貪瞋癡


「云何降伏其心」就是指:如何降伏這個貪瞋癡心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21-12-7 02:13:31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12-7 09:06 編輯
所謂的「不住」,它的意思是指「不執」。不執是一種智慧的朗照,而不是一種頑強的抵抗。簡而言之,菩薩了解一切法空,故對一切法不起執著。

亂扯一通

佛法所說的「不執著」是指:不見一切法;對於一切法無所見
《信力入印法門經》所謂不見一切法故。而不執著 不見法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不執著不見少法


金剛經說「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就是指:捨離色聲香味觸法,不能依止色聲香味觸法

捨離色聲香味觸法,才能「不見一切法」。
不見一切=不見一切。如此才能生出菩提心 而見到如來

這才是金剛經說的「無所住生其心


Rank: 8Rank: 8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21-12-7 04:33:37 |只看該作者
佛法是緣起性空

起心就非空性

那無論善惡皆是攀緣

所以如何降伏其心
指的是攀緣的心..妄心
人若不帥,再暖都是備胎!

昨天去銀行打算把放在銀行裡面的2億元領出來,但存簿裡只有幾千元,所以銀行沒有同意..

今天打算把房子賣掉去環遊世界,房東也是沒有答應..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21-12-7 09:28:50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12-7 09:33 編輯

《信力入印法門經》所謂不見一切法故。而不執著 不見法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不執著不見少法


不執著,才能不見一切法
金剛經說「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就是在教我們如何才能做到不見一切 一切」。

由此可知「不住」應該是指:捨離,不應依止
唯有捨離色聲香味觸法,才有辦法做到不見一切法

《佛説虚空藏菩薩神呪經》
眼不見色。耳不聞聲鼻不嗅香。舌不知味。身不覺觸。
心心數法無我我所唯見如來...


眼不見,耳不聞,鼻不嗅.....
這叫做「不見一切 一切」。

這就是金剛經說的:不見,才能見如來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21-12-7 13:39:59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12-8 09:30 編輯
辛巴威 發表於 2021-12-7 04:33  
佛法是緣起性空
起心就非空


《持人菩薩經》心空 自然無形 無有衆生
《持世經》心空 自空故。根本無所有


""若諸法。一切皆無所有無形 無眾生

眾生因為「未空,因此有形 有眾生

(形=相)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21-12-8 09:55:47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12-8 12:15 編輯

《持人菩薩經》心空 自然無形 無有衆生
《持世經》心空 自空故。根本無所有


很多人都知道:諸法性空.諸法無自性
卻不知道 若自己的未空,其實,諸法」也會隨之不空

諸法「性空」是佛陀所看見的真相
眾生所看見的,其實是諸法「性不空」。因為眾生心未空

《大般涅槃經》
...凡夫見已 説言諸法性不空寂...見一切法性不空者。當知是人非是沙門


心不空 才會妄見萬物
認為萬物是有,這等同認定 諸法性不空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22-10-13 22:57:17 |只看該作者
感謝分享

謝謝大大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1 00:14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