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5-1-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5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38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古代道人都是怎樣煉丹的?宋朝古書揭秘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趣歷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朝古書分步驟揭秘:古代道人是怎樣煉丹的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中國的煉丹術,又稱為外丹黃白術,是以研製長生不老藥為出發點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方術,歷史非常悠久。
從正史所載的文字記錄來看,早在秦始皇時我國已有了火法煉丹術;到漢代煉丹活動一度氾濫,後經黃老學、易學等的加工改造,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論;
唐代是煉丹術的全盛時期,由於統治者的扶持,唐朝從皇帝、大臣到平民百姓,都熱衷於煉丹、服丹,渴望長生不老、羽化成仙,結果卻造成大批人中毒死亡;
唐以後煉丹術逐步衰落,明清時曾一度“迴光返照”,最終則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傳入而趨於消亡。
對煉丹術的評價,歷來有正反兩種觀點:批判者批評其“欲求長生,反致速死”的荒誕性和危害性;肯定者則強調它“孕育了中國燦爛的古代化學”,像“四大發明”之一的黑火藥、冶鋅等技術,以及很多中藥製品,都是它孕育的成果。相傳中國的特色食品“豆腐”,也是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
按照美國科學哲學家湯瑪斯•庫恩的看法,煉丹術實際上已經是一門科學。因為它具有完善的理論,系統的方法,而且以實驗作為研究的手段。
在庫恩看來,一種學問,只要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理論規範”——不管是對還是錯,就成為了科學。科學理論都是有缺陷的、在不斷發展的,如果要求完全符合真理才是科學,那麼恐怕今天的物理、化學等都不能叫科學了!
然而,中國的這門古代“科學”,最終卻沒有發展、形成近代意義上的化學,卻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下面,我們就通過宋代廣為流傳的一本煉丹知識手冊——《丹房須知》(吳悮著,出自《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來簡要瞭解一下古代煉丹術的基本情況和操作過程。
古代煉丹家秉持“我命在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的信仰,前赴後繼地投入煉丹活動;簡單來說,他們煉丹的過程實際上是在模擬由“道”生成天地萬物,再向“道”反演和複歸的過程,由此煉成的仙丹,就成了一種物質化了的“道”,服食後便可與道合一,得道成仙了。
據《丹房須知》所述,古代煉丹的過程及要點大致如下:
其一是“擇友”,選擇志同道合、具有外丹黃白術知識的清虛之士三人,結為道侶;
其二是“擇地”,挑選福德、潔淨之地,方可修煉;
其三是“丹室”,須清潔、安靜,不必太高大,在山林宮觀內更佳;
其四是“禁穢”,丹士須穿新衣新鞋,不吃蔥蒜等,丹室內要一直點香,不能讓女人、僧尼、雞犬進入;
其五是“丹井”,最好取近山石腳清白味甘之泉水,乃陽脈之水,煉丹最靈;
其六是“取土”,神室之土,不能用凡土,要到人跡罕至的地方,如山岩孔穴之內,去找味道不鹹不苦,顏色和硬度異于常土的土;
其七是“造炭”,其八是“添水”,其九是“合香”,方法從略;
其十是“壇式”,煉丹爐安在壇上,壇分三層,以象天地人“三才”,每層分八面,共開八門;
十一是“采鉛”,十二是“抽汞”,以黑鉛中銀為真鉛,丹砂中汞為真汞;
十三是“鼎器”,鼎即化學反應器,置於爐中,鼎的材質和種類很多;
十四是“藥泥”,即用藥泥將反應器密封起來,以防加熱時走丹;
十五是“燠養”,十六是“中胎”,都是煉丹過程中的重要步驟;
十七是“用火”,十八是“沐浴”,十九是“火候”,丹家用火,方法繁多,尤重火候,煉丹有武火、文火之分,有進火、退符、沐浴之別(《丹房須知》以缽研三千遍為“沐浴”);
二十為“開爐”,十月丹成,全陽歸坤,五行氣足,龍吟一聲,色轉為紫,如五彩琅,飛著鼎上,此時丹士須齋戒沐浴更衣,焚香禱告,開鼎取藥;
二十一為“服食”,丹藥煉成後,須先放入蠟球內浸在東流水中出火毒,再放入竹筒內蒸之以出水毒,然後製成藥丸備服。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