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道教是怎麼產生和發展的
中國有三大宗教:佛教、道教、儒教,其中土生土長的只有道教,它產生於東漢中葉。東漢中期以後,統治日益腐朽和黑暗,社會動盪,自然災害頻繁,民不聊生。道教便在這種社會歷史條件下孕育而生。
道教的產生和其思想、方術的淵源關係密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神仙思想和神仙方術。燕齊一帶出現的鼓吹長生不老之術的神仙方士,用戰國時齊人鄒衍的五行陰陽學說解釋其方術,從而形成了所謂神仙家,即方仙道。
2.古代的宗教思想和巫術。古代社會中,人們對日月星辰、河海山嶽和祖先頂禮膜拜,視之為神靈,並逐步形成了一個天神、地和人鬼的神靈系統,道教把其中的許多神靈作為道教神靈的組成部分。殷商時人們認為,卜筮可以決疑惑、斷吉凶,巫師可以交通鬼神,依仗巫術可以為人們祈福禳災。道教吸收和繼承了這種巫術。
3.黃老思想。在傳說中,黃帝和老子為道家創始人。黃老思想包含很多神秘主義的因素。許多神仙方士把黃老之學與神仙方術相結合。至東漢,他們進一步將黃帝、老子神秘化,又由著重尊崇黃帝,轉而推崇神化後的老子,逐步形成崇奉老子為神明的黃老道,並與方仙道逐步合流,這是早期道教的前身。
4.世俗傳說。隨著道教的發展,又把民間傳說中的各路神仙融入道教。比如「八仙」,比如閻王與十八層地獄、玉皇大帝等,因此道教完全是中華民族的世俗宗教。
5.讖緯神學。「讖」是一種宗教性的預言;緯是相對於儒家經典而言,即用圖讖的觀點結合鄒衍的陰陽五行思想來解釋儒家經典,推驗災異禎祥,這種風氣由西漢儒生董仲舒首倡,繼而形成了讖緯之學,致使儒家經典宗教化。西漢末至東漢初,由於統治者的提倡,讖緯之學盛行,儒生與方士逐漸合流,造成極為濃厚的宗教氣氛,這極大地推動了道教的形成和出現。
(連我都不知道的冷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