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049|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從兩則故事探視佛陀慈悲救世的本懷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懇辭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發帖狂人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2-25 09:01: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從兩則故事探視佛陀慈悲救世的本懷

娑婆眾生流轉六道生死是一切眾苦的根本

佛陀從整體看人類災難,皆是娑婆眾生共業而成。這種因果業力輾轉相續,無窮地流轉,沒完沒了。佛陀又從根本入手應對疫災,個人若暫免於難,必須行世仁慈,戒殺持素。但眾生皆是貪瞋煩惱成就,怎能以戒治貪,以定治瞋,以慧治癡,化解恩怨等根本矛盾呢?

佛法不離世間法,佛陀欲藉世情說明人生實相,令世人以佛法為鏡,觀照自己凡夫惡性劣根的本質,從而建立正知正見,認識人生實相和自己本質,體悟流轉六道生死是諸苦之根本,發起出離三界六道之心,即能為我等凡夫解決生死大事,拔除苦根,是故佛陀為此一大事因緣,所以出興於世!

《法華經》的「出世本懷文」雲:「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無非為眾生開佛之知見,示佛之知見,欲令眾生悟佛之知見、入佛之知見。」佛之知見與一切凡聖眾生的知見固然不同,特別是對世間生死的看法、處理手法取態亦迴異。

我們不妨研究一下佛陀在世時曾處理過兩宗有關凡夫生死的個案,從而探視佛陀的出世本懷,頗有啟發性。

釋迦族被琉璃王所滅,為甚麼釋尊不「出手」救度自己祖先?

第一宗是有關釋迦族被琉璃王所滅。琉璃王率兵攻打釋迦族,釋尊曾兩度現身勸琉璃王退兵,但始終劫數難逃。佛陀知道此乃釋迦族過去殺生的果報,最後沒有制止這場兵刀災。反而眾弟子心急如焚,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不得不出手救助,結果發現「神缽」內的釋迦族人變成血水。

有人質疑:一般人遇上災難,自然會求神拜佛,為甚麼釋尊沒有運用其不可思議佛法力,擺脫釋迦族被滅的命運,令族人消災解難而倖存嗎?就連佛陀身邊的眾弟子也耐不住,設法營救佛陀的親人,為甚麼佛陀見死不救,何況釋迦族是自己的親人,於心何忍?

原來,過去世的釋迦族曾遇上饑饉災,全村人決定將池中的魚撈盡吃掉。被殺的大魚 (即今世的琉璃王) 誓言向釋迦族報復。當時有一位善心的小孩雖沒有吃魚,但在一條魚的頭上敲了三下。這位小孩就是今世的釋迦牟尼佛,故「示現」了頭痛三天,告知世人因果報應之理。

世人面對生死,念佛求助,總希望求生而不求死。心想:若是不死,佛則靈驗;若是死了,佛則不靈。但佛沒法令在生的人永遠不「死」;今次不死,人終歸要死,那麼,佛豈不是終會不靈?!所以,具宿命智通、慈悲的佛陀絕對知悉每一個眾生的宿業,此人是生是死,由佛來安排是最好的。

其實,佛陀有沒有救度釋迦族呢?有的!佛陀曾勸阻琉璃王而不竟。唯在被滅族前,可有聞法族人念佛往生淨土入涅槃,也有修四聖諦證果成阿羅漢而了分段生死;倘有意欲留在娑婆三界,但已懺悔罪業者,死後生天至少百萬年。這個結局不是比留在釋迦族多活十年、數十年好得多嗎?

佛陀告訴我們,人在世間終有一死,且無常迅速,如今「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今生不向此身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可知佛陀為我們說法,尤其是開示彌陀淨土法門,才是真正、徹底令我們離苦得樂 — 出離有生有死的輪迴之苦,證入不生不死的涅槃之樂。

《觀經》的韋提希夫人雲: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

韋提希在佛住世時,貴為皇后,親近佛陀,聞法持戒,可知其福報之大,人中之極。可惜,韋提希的愛子欲謀弒父,後復害於己,臨死之前,仰望佛陀派弟子來慰問。佛陀當時在靈鷲山宣說《法華經》,但「知韋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犍連及以阿難,從空而來。佛從耆闍崛山沒,於王宮出。」

為甚麼釋尊暫停向三萬二千位三乘聖眾講《法華經》,而開過小差,並在沒有受韋提希邀請之下,積極、主動地出現王宮,欲藉此殊勝難得因緣,為韋提希這一位凡夫宣示《觀經》呢?韋提希見佛陀不請自來,號泣向佛白言:唯願世尊,為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

韋提希深感世道無常,覺知六道同然,三界皆無可愛樂。閻浮提是娑婆世界人類所居住的四部洲之一,位處南面,故又名「南閻浮提」,即地球也。五濁惡世泛指整個娑婆世界,濁是汙穢、雜染也,乃眾生雜業所成,經歷成、住、壞、空劫,是有漏邪道 (邪知邪見) 所生、貪瞋煩惱成就。

佛陀勸令念佛求生淨土,即稱諸佛本願意也

無憂惱處,泛指閻浮提濁惡世以外的清淨國土,但長居娑婆世界、六道輪迴的凡夫,的韋提希沒法具體說明「無憂惱處」是甚麼地方,故補充說:「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即此地方不是「多不善聚」的五濁惡世。又言欲得生「清淨業處」,即此地方是諸佛處所。

佛陀光臺現國,展示百億佛土,韋提希獨選極樂。佛陀微笑,稱佛本願也。佛陀先應許韋提希之請,說定善十三觀,隨後自開說散善三福,引導一切濁世善惡凡夫普皆念佛,願求往生極樂淨土,特囑阿難「好持無量壽佛名」,暢盡諸佛出世的本懷,度盡阿鼻罪苦眾生。

《觀經》是佛陀唯一一部為濁世凡夫而說的大乘經典,難得韋提希願捨生死而求出離,此因緣難得,故佛陀不請自來,急為說之。如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言:「諸佛出世,種種方便勸化眾生者,不欲直令制惡修福,受人天樂也。人天之樂,猶如電光,須臾即捨,還入三惡,長時受苦。」

續言:「為此因緣,但勸即令求生淨土,向無上菩提。是故今時有緣相勸,誓生淨土者,即稱諸佛本願意也。」由此可知,佛陀慈悲救世的本懷在於勸化世人,信佛念佛,誓生淨土,永離生死,成佛度生。

來源:佛門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系統通知:簽名被屏蔽。請速依下列順序辦理更新,1.退出系統;2.重新登入;3.更新資料。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2-2-25 23:40:41 |只看該作者
感謝分享...佛陀告訴我們,人在世間終有一死,且無常迅速,如今「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今生不向此身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4 17:3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