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4-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2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7065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廁神「紫姑」
紫姑,是中國民間傳說的廁神。廁神,中國民間傳説中的司廁之神。主要供奉有紫姑、戚姑、后帝和三霄娘娘等。紫姑神即坑三姑。相傳為李景之妾。於正月十五之夜,為大婦陰殺於茅坑,後為廁神。世人每年以其死日迎祝於廁間,故俗呼為"坑三姑"。從各地迎紫姑的活動看,紫姑的職責主要不是司人家之廁,而是代卜人事的吉凶和與人一起遊樂了。
中國民間對廁神紫姑的信仰源於六朝,至唐宋時已相當盛行。南朝劉宋劉敬叔撰《異苑》卷五載:民間有紫姑神,原爲一戶人家的婢妾,因常遭主婦嫉恨奴役,在正月十五日感憤而死。明代陳耀文《天中記》卷四引《顯異錄》,稱紫姑成爲廁神之後常常顯靈。
廁是中國古代民間供奉的神明,可謂多種多樣,連家家户户都有的茅廁,也供有神明;主管茅廁的神明叫“廁神”,而且還是位女性。傳説中的女廁神,名叫紫姑,唐代人,本姓何,名媚,字麗卿,自幼聰明好學,讀書着文,長大後嫁給了一個唱戲的伶人做媳婦。
唐代武則天垂拱年間,壽陽刺史李景害死了何媚的丈夫,然後把她納為侍妾,何媚年輕漂亮,在李景家中遭到原配妻子的嫉妒。不久,大老婆終於起了歹毒之心,於正月十五的夜間,將何媚殺死在茅廁裏。
何媚含冤而死,陰魂不散,李景每次上廁所,皆聞其啼哭之聲,何媚的身影還常常隱現,做出“手持兵刃、大聲喝斥”的姿態。武則天聞知此事後,很同情紫姑的遭遇,便下令封何媚為“廁神”。後來,世人按何媚的樣子,做成紙人或木人,放在茅廁之中,每逢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晚上,一方面祭祀,一方面迎接廁神紫姑。祭祀時,人們口中唸唸有詞曰:“子胥不在,曹婦亦去,小姑可出。”子胥指李景,曹婦,為李景的大老婆,小姑,即指何媚。傳説紫姑頗有靈氣,倘對着廁神占卜諸事,能知禍福。
民間正月十五迎紫姑神的習俗,最早也起源於南朝時期。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正月十五日:「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並占衆事。」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一說:「舊俗,正月望夜迎廁姑。謂之紫姑。」紫姑因窮困而死於正月十五日,百姓同情懷念她的遭遇,民間興起「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過去每到正月十四夜晚,人們製作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站在紫姑做活的廁所、廚房旁邊迎接紫姑。道教的扶乩可能從唐宋請紫姑神衍生而來,宋代洪邁《夷堅志》多處載奉紫姑仙扶乩占卜之事。唐代李商隱〈正月十五夜聞京有燈恨不得觀〉詩曰:「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元代雜劇有《紫姑神》的劇目,說明紫姑在民間有廣泛的信仰。
關於紫姑神的信仰,六朝已有,唐、宋兩代盛行,至清不衰。《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四十引《異苑》:“世有紫姑女,古來相傳是人妾,為大婦嫉,死於正月十五夜。後人作其形,祭之曰:‘子胥不在,曹夫亦去,小姑可出。’捉者覺動,是神來矣。以佔眾事。胥,婿名也。曹夫,大婦也。”又引《顯異錄》:“紫姑,萊陽人,姓何名媚,字麗卿。壽陽李景納為妾。其妻妒之,正月十五陰殺於廁中。天帝憫之,命為廁神。故世人作其形,夜於廁間迎祀,以佔眾事。俗呼為三姑。”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十五日,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並佔眾事。”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一:“舊俗,正月望夜迎廁神,謂之紫姑。亦不必正月,常時皆可召。”清黃斐默《集説詮真》:“今俗每屆上元節,居民婦女迎請廁神。其法:概於前一日取糞箕一具,飾以釵環,簪以花朵,另用銀釵一支插箕口,供坑廁側。另設供案,點燭焚香,小兒輩對之行禮。”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