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7-27
- 最後登錄
- 2014-10-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426
- 閱讀權限
- 70
- 文章
- 1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人渴了就要喝水,以補充體內的水份;不過,在海上遇難的人卻不能飲用海水,因為海水的鹽份太高,喝了之後反而讓體內的細胞釋出水份,造成身體脫水、愈喝愈渴的現象。
除了人以外,鯨魚、海豚等海洋哺乳動物雖然生活在海洋中,卻也不喝海水,以分解脂肪來獲取身體所需的水份,進食時不得已攝入的過多鹽份,就以高濃度的尿液排放回海洋中;許多海鳥的鼻部及海龜的眼瞼內,也都具有鹽腺,海鳥看似「流鼻涕」或海龜像在「流眼淚」的模樣,其實是將捕食海魚時攝取的多餘鹽份,排出體外;就連海水魚也必須不停的喝水,再靠鰓或腎臟來排泄高濃度的鹽。
因為劇毒而惡名昭彰的海蛇,在口腔中也具有舌下鹽腺,來執行排鹽的工作;最近,科學家觀察生活在蘭嶼附近海域的三種海蛇-闊帶青斑、黑唇青斑和黃唇青斑海蛇之後,更發現處於脫水狀況下的牠們,就算再餓再渴也不喝鹽度濃於正常海水一半以上的海水,但如果將牠們放在淡水中一個小時,牠們就會喝淡水來解渴。這個觀察結果,或許可以解釋為何這三種海蛇大多分佈在附近具有淡水的潮間帶;當降雨量高時,海面上匯集的一層淡水層,恰可供海蛇飲用。
世界上的確有出毒量極高的海蛇,澳洲有些種類只要約0.03毫升的蛇毒就能使三個成人死亡;但台灣附近海域的海蛇,危險性大多不高,沒有致死的案例;只要不過度逗弄,並穿上0.6公分以上厚度的潛水衣,海蛇的毒牙就無法穿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