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2-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62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910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教修煉之存思法
存想,又叫存思、存神,即默想諸神形象,是齋醮科儀中高功通神的重要法術。存想原是漢代流行的一種歷藏內視的養生術,用於自身修煉。道教也採用存想,作為修煉的法術,並成為道教法術的大宗。
東晉時期,存想修煉法術已十分流行,葛洪在《抱朴子內篇─地真》中論存想之法說:「道術諸經,所思存念作,可以卻惡防身者,乃有數千法。如含景藏形,及守形無生、九變十二化、二十四生等,思見身中諸神,而內視令見之法,不可勝計,亦各有效也。」道經說葛仙公在山中精思存想,一日感天上真人下降,授予仙公經法至道,開闡仙公濟度幽冥之心。道教認為人身體是小宇宙,體內諸神與大宇宙中的神相統一,存想 法術即可召出體內諸神,派往大宇宙中執事。
唐代道士司馬承禎《天隱子》釋「存想」說:「存,謂存我之神;想,謂想我之身。」也是指閉目靜思身中諸神之存在和顯現的修煉法術。道教所謂守一存真,乃能通神,這是對道士修行的要求,說明修行存想是通神的重要方法。
「存思」,為持續想像某種形相之意,是「符籙派」道教主要的修煉方法,源出緯書。道教徒修煉時「存思」的物件,大體可分為具宗教內容與不具宗教內容者兩類。
具宗教內容者,如身內外的神祇、仙境、天宮等「存思」的神祇,有《太平經》所述五臟神、身中二十四神,《大洞真經》所言三十九神真,及日月、五星、北斗等神,而以存思身內三丹田中神真為主,《抱樸子》等名曰「守真一」。
另有「三一九宮法」「默朝上帝」等,以上丹田中被認為居主宰地位的太一帝君等神為「存思」對象。這類「存思法」滲透了有神論及飛升出世的宗教內容,但其修煉的過程,從客觀上來看,無疑有氣功的內核。
不具宗教內容的「存思法」,有「內視法、存服日月光華法、服三色氣法、服元氣法、酥沐法、服紫霄法」等。如《丹書紫字三五順行經》述內視法為:端坐內視,存想自身中臟腑腸胃,了了分明,久行之能真內見臟腑。
《紫度炎光經》所述內視法,為令耳目遙注於百里、千里之外。謂久行之能見聞遠方之事,得遙視遙聽之能。又如《雲笈七簽》卷四五「服日月芒法」:常存心中有日象大如銅錢,赤色九芒,從心中出喉,至口中,複反還於胃。
「存思」良久,吐氣咽津若干次。「服月華法」為「存思」腦中有月象,放白光,下照入喉,服咽其光。「服元氣法」,乃「存想」空中元和之氣鬱然而下,如雲如雨,流潤自身,透皮肉,入骨髓,四肢五臟皆受其浸潤,猶如流水滲入地中。
「酥沐法」:想像頭頂有酥團融化,流注入脯,下溉心間,周行四肢。以上二法有補益虛損之特效。
服三氣、服雲氣、服紫霄等法,為存服赤白黑紫等各色氣、光,有通過想像吸收外界生命能量的意味。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