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2-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62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910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家居供奉神靈和開光
在家有供奉神靈如果房子寬裕,可以辟一間靜室供奉神靈,自然是最好的。
如果沒這個條件,應把神位選擇在客廳的正位,也就是主人所坐的位置,神像背不可臨窗,不可面對廁所,爐灶,應當面對門或窗,陽光充足,使人進門便可一目了然。
神像一般面向東、南為宜,忌諱面北。東為生氣之所,南為離明之象,北為重陰之地,所以宜向東、南。
神桌應高於香案,使神像有居高臨下,俯視眾生之威嚴。香案尺度為中等身高者至丹田為宜,不能低於丹田。案上陳列香爐、燭臺、香桶等供器/或稱五供,在案前要設置「拜墊」,供跪拜用。
並應經常清理供桌、香爐、燭臺,更換新的供品,每天要早晚一炷香,並要供水,外出之前或回家之後應在神前禮叩。神桌和香案不要放置其它雜穢物品。徒信在家中燒香叩拜、上供祈禱等儀式如同貧道前文所說。
如果住處小或是公共宿舍,當然不便供奉祖師,可請一張祖師聖像或寫一個祖師牌位,放置在一個合適的位置,不必設置香爐、燈檯,也不必供水、果、香、花,僅在神像前禮叩即可。禮畢把祖師像請到一個潔淨的地方,或夾在書中存放起來。道法自然,心中常存善念即可,不必強行拘謹。
請來的神像在未供之前先需「開光」,使神具有靈性。不「開光」的神像從某種意義來說只是一尊神像工藝品,不具備神力。不「開光」的神像,因為沒有神靈的守護。
「開光」即高功通過法力加持請神的「分靈」降注在神像上,使神像「形神俱妙」而有求必應。
《開光咒》上說:開眼光眼光明,開鼻光鼻聞臭香,開口光口嘗百味,開耳光耳聽凡言,開足光足行萬里,開手光手掌太陽,開了三百六十骨節,開了八萬四千毫竅,節節相連,竅竅開通,開光以後,神無不應。
從《開光咒》可以看出,開光的目的是為了「神無不應」。「開光」科儀非常複雜,高功每念一句《開光咒》皆要書「秘諱符字」、「放光布氣」於神像上。
道觀中的神像在「開光」前還要「裝藏」,「裝藏」的法物很多,且都具有不可思議的神功妙用。「開光」本來是用於為神像開啟靈光的,這從《開光科》中都可以看出。現在把對一些吉祥飾品、護身符的加持也稱為「開光」。
善信們為所請的神像「開光」,可以選擇在祖師聖誕,初一、十五等黃道日子「開光」,開光前不必「裝藏」,主要因為「裝藏」的法物太多,像小裝不下,如果發心「裝藏」,請一本小幀的三官經、北斗經裝藏也可以。
經書代表神明的智慧,經文在處即為有神。“開光”後的神像應用紅布包好請回家,或再選吉日“安神”。
「安神」是把神像供在已準備好的神桌上。「開光」後的符、吉祥飾品、或小幀的聖像切忌污穢,否則會失去靈驗。應放在上衣袋,不能放在褲袋裡,想得到祖師保佑,不懂得恭敬是不可以的。
「開光」來自於道教。「開光」作為一種宗教儀式,最初來自道教,是把宇宙中無形的真靈注入到神像中去,神像也就具有靈性。「開光」是被供奉的神像必不可少的儀式。
道教「開光」神像,須經由高功法師,擇良辰吉日進行開光點眼之儀,儀式中含 「清淨、請神、發旨、發令、七星、八卦、入神、敕筆、敕鏡、敕雞、開光、發毫」等十二種科儀才完成,使恭請的神靈彙聚神像,藉此借助神的威靈,方可安座家中或廟堂,供人參拜,庇佑平安。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