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68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全真派的傳戒科儀簡介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7-29 00:57:4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全真派的傳戒科儀簡介

南宋道教全真派興起,隨之道教中出現了“傳戒”制度,究其宗源,道教全真先期傳法,依之古制,口口相傳,六耳不談道,旨在法不傳於匪人,目的是神仙修持。重陽祖師向七真傳法,口傳心授,要義是積功累德、丹法修持、清靜清修、長生久視之術,以及作為一位全真道士守持規範禁忌的具體要求,比如《重陽立教十五論》、《教主重陽帝君責罰榜》;七真之首馬丹陽真人有《丹陽真人直言》,邱祖則有《長春真人規榜》、《長春真人垂訓文》。至邱長春祖師時,全真戒規為傳承衣缽時口口相傳、單枝相接的形式。正如《太上律派源流》所說:“自昔五祖心傳,說盡虛無妙旨;七真演教,備言清靜玄宗。”龍門第一代傳戒律師趙道堅因輔佐邱祖在白雲觀率眾有功,“於大元至元庚辰十七年(1280)正月望日授初真戒;如法行持,傳授中極;妙德無漏,遂傳心印天仙大戒。修持凡有三十年,功圓行滿”。可見修持全真戒律確是不易。


全真戒律公開授受起自第七代傳戒律師王常月。王常月撰《初真戒律》,與《中極戒》、《天仙大戒》合稱“三堂大戒”。凡從他受此三戒之道士,須經百天戒期。他于順治乙未(1655)秋到京都,于丙申(1656)三月望日於白雲觀中傳戒,三登戒壇,授弟子千余人,遂使全真傳戒制度聞名大江南北。由清以降直至新中國成立前,白雲觀中已傳戒達14次,至二十一代陳明霖律師。另外,四川成都二仙庵和東北瀋陽太清宮等均曾設壇傳戒,全真戒法於是傳佈四海,綿延至今。


過去舉辦傳戒活動最多的道場是北京白雲觀。觀中至今存有珍貴的、只有傳戒方丈接法才提供的史料“法統”。考其源流,白雲觀傳戒律師從元朝第一代趙道堅大律師開始至今已曆二十二代。


傳戒中方丈大律師的選擇很重要。方丈的人選,不僅要學問好、人品好,更要有功德、會辦事、能服眾。方丈人選必須在過去受過“三壇大戒”,而且最好是在上一壇中獲受“天字第一號”的戒子。


確定方丈人選後,即要聘請配合方丈傳戒的八大師人選:監壇(戒)大師(專門負責監督戒壇威儀,禁止戒子違犯戒規)、證盟大師(專門為戒子解說經義,回答戒子疑問)、保舉大師(專門負責保籙、保戒、保香,該師一般由開壇傳戒叢林的監院擔任)、演禮大師、登籙大師(專門負責為戒子取道號,填寫《登真錄》)、提科大師(專門負責誦經拜懺及經堂事務)、引請大師(專門負責主持大型道場,擔任高功)、糾儀大師(專門負責糾正戒子儀規),若能請得一批護壇大師(專門負責保護壇場秩序)尤佳。此外,還有道值師(每日領取方丈示“道值簽”,巡視各寮,查處犯規戒子的執事,一般由海巡、巡寮、巡照等輪流擔任)等,協助律師傳戒。他們在方丈的帶領下,貫徹以“戒”為師的精神,依據教義,安排傳戒活動的具體程式。


現在傳戒首先應向政府主管部門報批登記相關手續,並準備傳戒中所需的物資,包括經、缽、簡、服飾等。報批獲准和物資籌備齊全,即可向十方道眾發出開壇傳戒的資訊。古來“開壇演戒,掛號轉單,各處稍異,或有上元,或有中元,或有下元,總依三元”,但亦可選擇其他黃道吉日開壇。傳戒日期,古時是“或九年、或三年、或一年半載不等”。“成都二仙庵,自光緒癸未(1883)有慧安宋老律師,至京都白雲觀雲溪高老律師壇下拜受三壇大戒,接法回川,於戊子歲(1888)開壇演戒,每期一年,連開五次”,可見戒期長短亦不必拘泥,重在目的和效果,可因時因勢而變化,近二三十年來,北京白雲觀、四川青城山常道觀、遼寧千山五龍宮開壇傳戒,戒期均以20天為限。


傳戒期間的科儀內容,現在一般有揚幡、張榜、開壇、取水、蕩穢、迎師、請聖、祝將、演禮、審戒、考偈、誦經禮懺、上大表、說戒、傳授衣缽、發放戒牒、晉表謝神、大回向、落幡送聖等儀式。現擇要解釋如下:

揚幡:傳戒活動開始配合有隆重的“揚幡科儀”,目的在於誓告天地神明,宮觀即將開壇傳戒,請求善加護持。
張榜:榜示某月某日某名山道觀開壇傳戒,主持戒壇的方丈傳戒律師為何人,開壇傳戒的意義何在等等。
蕩穢:這是大型科儀開始之初即要做的內容,請神水為壇場灑淨,以科儀祝告神明,請得十方神聖臨壇護佑。
迎師:設壇宮觀全體道眾和赴壇戒子以隆重的科儀形式迎請方丈大師臨壇主持傳戒活動。
演禮:以演禮大師為主,為眾戒子演示規矩禮儀,以及戒壇所發的法器、戒物、冠服的使用和收執方式。
審戒:由大師臨壇,與眾戒子面對面按儀規設盟發誓,當堂逐項詢問戒規,眾戒子能否持守?戒子如表現得不堅定,即不能通過此項考核,不能繼續留在戒壇參加傳戒科儀活動。
考偈:由戒壇預設考題,主要考核文采學問,通過該項程式,方丈和眾大師可以從中瞭解戒子的稟性和志向,以便進行道教人才的後續培養。考偈結束,即按“千字文”的排序,排出名次。
說戒:傳戒中最主要的就是“說戒”,所謂傳戒本身就是為戒子講戒條、說律法,幫助戒子瞭解戒律。由方丈親自臨壇說法。
過齋堂:戒期中安排戒子就餐也是要合乎規矩的。屆時敲鐘擊板,方丈在侍者的陪同下,率先踏著鐘板的節奏跨入齋堂,眾戒子莊嚴肅穆,有序地跟隨方丈之後,魚貫入座。送飯布菜均有程式,索東加飯都有禮節。
在現代,一般僅僅將其作為一種知識演示給戒子,在古時,如果稍有差錯,糾儀大師發現後,即會被處罰,發牌最輕亦要跪香。


戒期中禁忌亦多,其中“忌戊”是最應該瞭解的內容。道教認為:凡六戊日燒香誦經,建齋設醮,關申天曹者,喪體減身。知而故犯,殃及九祖,萬劫不原,並無寬宥之門。若非接法籙的平常人,罪可減三等。惟道家戊日燒香,玄律最重,倘犯六戊禁忌者,無解釋之門。必須慎重!六戊,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日,這叫“明戊”。念修行皇經和拜靜鬥的老修行,亦且忌“暗戊”。口訣為:正羊(末日)二犬(戌日)三在辰,四月期間不犯寅,五午六子七雞(酉日)位,八月周流又到申,九蛇(巳日)十豬(亥日)十一兔(卯日),十二牛頭(丑日)重千斤。


戒子經歷初真、中極、天仙“三壇大戒”,恭聽方丈大師傳戒講經說法後,身份地位就起了變化,方丈大師更因此變化為“人天法主”。從傳統上說,“人天法主”可以代天說法,被尊稱為“方丈大律師”;“三壇大戒”後的戒子,依據《初真戒•入戒要規》規定:受天仙戒者稱妙道師;受中極戒者稱妙德師;受初真戒者稱妙行師;同戒晚輩者稱同衣;上座稱先師。全真戒壇實際上就是全真道士學戒律、學知識、學科儀、學文化的特殊課堂。


經過授戒的全真道士,不僅是獲得了戒牒,更明白了如何去做一個合格的全真道士。對每一個受戒教徒來說,按道教傳統準則要求他們的言行舉止,會產生規範的效果。由此對道教整體起到整合規範、樹立形象和展示風貌的積極作用。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2 18:5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