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24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不讓鬚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8-11 01:00:2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不讓鬚眉

曇備尼師,俗姓陶,東晉丹陽建康人。由於父親早逝,曇備與母親相依為命,侍奉母親極為恭敬孝順,贏得鄉里一致的讚譽。他自幼便萌生修道之念,發願學佛,長大後,力辭長輩促成婚嫁的提議,母親眼見無法動搖愛女修道的志向,只得萬分不捨地成全。

曇備剃度後,夙夜不懈地精勤的修行,他的戒行美名甚至傳到了宮廷裡,晉穆帝聽聞其清譽,專程詔請曇備入宮,備極禮遇,甚至讚賞地說:「與他相處愈久,愈加敬慕其德行高潔。」又對皇后何氏說道:「京城中的比丘尼,只怕少有能與曇備相匹比的人!」晉穆帝永和十年(三五四),何皇后在京城為曇備興建了一座寺院,命名為永安寺(今何后寺),後來成為江東尼眾研修佛學的場所。

雖然受到皇室諸多的恩寵及重視,但是曇備仍然一如往昔,為人謙遜有禮,待人循循善誘,不會恃寵而驕,因而美譽遠播,四方的尼眾紛紛前來參學的,達三百人之多。

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三九六),曇備圓寂,世壽七十三歲,諸弟子中,曇羅博覽經律,才幹過人,堪稱是尼眾中的佼佼者。曇羅繼承法席後,於永安寺新建四層佛塔、講堂殿宇,又塑造臥佛和七佛龕堂等,使得永安寺的規模日益昌盛,法筵廣開。

釋初參曰:兩晉七十年間,中土的尼眾教團才剛形成,以曇備、智賢、惠湛、支妙音等最負盛名,受到當時帝王的崇敬。曇備道譽隆盛,為皇室所欽敬,「上與君王同座,下與眾生同行」,可見當時的比丘尼眾,均為一時之選,不讓鬚眉,凡此都是佛教傳來之初,即能興盛於中土的原因。追昔撫今,若有人再以八敬法來顯示自己的尊貴,不尊重比丘尼對佛教的貢獻,而以貢高我慢的態度,來看待比丘尼,這是令人遺憾的!

(星雲大師全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3 00:3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