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6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2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武當山紫霄宮
道教文化中的「紫霄」:得仙者,升太清,翔紫霄
紫霄宮,位於武當山主峰天柱峰東北的展旗峰下,為武當山道教古建築群中璀璨的明珠。
本文重點介紹「紫霄」兩字的來歷以及道教歷史上另外一處名為「紫霄宮」的宮觀,最後跟大家介紹一首「離合藏頭詩」——白居易的《游紫霄宮》。
紫,《說文解字注》中有:「紫,帛黑赤色也。青當作黑。穎容春秋釋例曰。火畏於水。以赤入於黑。故北閑色紫也。」
「紫色所代表的尊貴、祥瑞,在中國古代服色、道教文化中,有著深厚的文化意義。」
「在考察中西方對待紫色的看法時,發現不同文化之間有著高度的一致性,即紫色的『尊貴』性。」
霄,金文上面是「雨」,下面為「肖」,即「小」,表示天上淡淡的雲。
《說文解字》中解釋為「下米雪,是齊地的方言」。郭璞在一篇詠頌長江的《江賦》中寫道:「流風蒸雷,騰虹揚霄。」
漢語里有「九霄」一詞。九霄,表天空的最高處。九,是一個虛詞,表「極」。
《抱朴子•暢玄》中有:「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此外,也表仙人的居所。李白的《明堂賦》中有:「比乎崑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雲。」
王琦註:「按道書,九霄之名,謂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練霄、玄霄、縉霄也。一說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火霄為九霄。」這「紫霄」二字,原為「九霄」中的一霄名。
《抱朴子•內篇》中有:「夫得仙者,或升太清,或翔紫霄,或造玄洲,或棲板桐,聽鈞天之樂。」
《雲笈七籤•三洞經教部•經釋》中有:「高上皇人常宴紫霄之上。玉根者,玉清天中山名也,乃五老上真之所治。」
歷史上,除了武當山紫霄宮之外,還有淮安紫霄宮。
淮安地處江蘇中北部,古代稱作「楚州」,處於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淮安境內,有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的「缽池山」,即王喬得道之處。之所以稱作「缽池」。
《淮安關志》中解釋道:「缽池山在關署(板閘鎮)西北五里許,岡阜盤旋八九里,形如缽盂。」
淮安紫霄宮,自唐代便是淮安地區重要的道教場所。
劉懷玉在《閑話淮安紫霄宮》中引《天啟淮安府志》卷24道:「古人(在淮安城中)建制此二處(紫霄宮、靈慈宮,即天妃宮)有深意,為郡城風氣所關。如紫霄乃應東方紫氣。」
又引《正德淮安府志》:「壖有棺槨,得埋銘雲『唐程知節墓』,又雲『遇韓則破』。」程知節,即程咬金,但此處記載尚無考證,多為後世附會。
《舊唐書•卷六十八•列傳第十八》寫道:「麟德二年卒,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史書中說程咬金陪葬於昭陵。關於淮安紫霄宮的記錄,還留存在呂祖的一篇名為《留題紫霄宮壁詩》的詩文中:
宮近東城城近宮,松遮寶殿殿遮松。
月篩竹影影篩月,風弄花香香弄風。
鶴伴孤猿猿伴鶴,鍾偕暮鼓鼓偕鍾。
去上紫霄霄上去,通玄妙道道玄通。
清代紫霄宮也久負盛名,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便寫了一首《清江浦》詠淮安:「白鶴紫霄皆福地,枚皋趙嘏兩詞人。」其中,白鶴為缽池山白鶴觀,紫霄為淮安紫霄宮。
現如今,紫霄宮早已不復存在,而位於淮城岳廟東街的東嶽廟仍在守護著這座古城。
白居易《游紫霄宮》
說起藏頭詩,大家對《水滸傳》中「盧俊義反」的印象深刻,這是藏頭詩最為常見的手法,即將詩文的真正意思藏在每一句的句首。
還有一種離合藏頭詩,是取句尾末字的字體一部分來作為下句詩文的字首。
白居易的這首《游紫霄宮》,是何地的紫霄宮現已無法考證,但白居易在一生中也曾接觸過道教,尤其在被貶江州時期,曾留下「漫把參同契,難燒伏火砂。
有時成白首,無處問黃芽」的詩句。
我們來看這首離合藏頭詩:
水洗塵埃道未嘗,甘於名利兩相忘。
心懷六洞丹霞客,口誦三清紫府章。
十里採蓮歌達旦,一輪明月桂飄香。
日高公子還相覓,見得山中好酒漿。
我們以「心懷六洞丹霞客,口誦三清紫府章。」一句為例。句子的第一個字是「心」,是上一句中最後一個字「忘」的下半部分,而第二句的「口」字是上句「名」的下半部分。
以此類推,讀者可以發現其精妙之處。
歷史上可能還有更多以「紫霄」為名的詩文、居所以及道觀,在歷史長河中漸漸消失,而「紫霄」二字卻被傳承了下來,以「紫霄」為名的武當山紫霄宮也已屹立千年。
「得仙者,或升太清,或翔紫霄」,表達了中國人對神靈的敬畏,對仙人生活的無比嚮往。
(北極玄元宮真武大帝廟道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