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48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視生死如適來適去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8-30 07:58:5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視生死如適來適去


我們人究竟從何而來?往何而去?這是一個永遠不解的迷。這個迷的隱蔽,使我們如置身於黑幕之中。其實有生必有死,而死是人生的終結。人從一出生便是趨向這終點的一個歷程,在生命的歷程中,死的因子且無時無刻不伏在人的周圍,當它一旦實現時,人的生命也告終止,而他與外在世界以及其他人類的一切關係也將從此被切斷了。

人雖然常常談到死,但卻也恐懼死,這只是對於「別人的死」的感覺,自己是沒經歷過的,因為一個活人,永遠沒有「別人」和「我」同死的經驗。因此,死是自己個人的事,沒有人能為任何人來取代,各人都必須獨自面對它。當你面對它時,沒有一個人能救助你,或挽回這件事的發生,這時候,你便進入完全孤立無援的狀態。因此,當一個人眼看自己的生命即將到終點時,那種怖懼之情是可想而知的。

我們應明白面對死亡之所以覺得怖懼,最大的原因是由於人們憂慮死後的世界及其情形究竟是怎麼樣的?是一種變遷抑或滅絕消失呢?死後若為一種精神的轉變,則靈魂由此岸引渡到彼岸(如神學家所言);若為滅絕消失的話,那麼死亡則為無意識的事;如果死後化為烏有,則死亡是件幸福的事(因為它意味著人世間的痛苦結束了);如果死後仍有來生,則死亡亦仍屬幸福的事(因為他可不受放逐或臨刑的騷擾),故對於死亡的恐懼便可消失。我們應對自己,說死亡是微不足道的,不管我們活著或死去,對我們都沒有影響。如果活著,我們無需恐懼死亡,因為生命仍為我們所珍有;如果死去,我們也無需恐懼,因為恐懼乃是活人意識的表現,所以只要我們存在,死亡便不存在,故我們和死亡是永不碰頭的。

在莊子的意識中,死亡之事不過是「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所以我們要以曠達的心胸迎接它。但世俗的人群莫不生活在倒懸的狀態下,在倒懸生活的重大枷鎖是人類自身被死生的念頭||死之怖懼與生之情慾……所困住。人們如果能夠視生死好比來去,,把生死置於度外,不受俗情所牽累,便能像「懸解」一樣。達到這種心境的人,視死生是一如的,對生不必喜也不必厭,對死不必懼也不必樂,人生於天地間,勞逸死生都是極其自然的事,所以應坦然處之。

由於莊子強調人類天生即是為被造之物,一切都受造物者所支配,唯有與上天、造物者精神交遊,下與同道為友,達到真逍遙之境,至於死亡並不足悲,其理由是人生可以看做一場夢。所以,莊子以夢蝶比喻人生,並推測人死後不一定比人在生的時候更為苦惱。苦樂是由比較才產生的,生前十分享受的人,死後可能不會比生前享受更多;生前日日為生活所苦的人,死後可得安閑休養,不必再為生活而操心了。只因他對生死的看法如此的達觀,所以心中常存歡喜心,不視死亡為不祥或威脅。

莊子曾說過:「大地給我形體,用生使我勤勞,用老使我清閑,用死使我安息,所以善於掌握我的生,也就善於安置我的死。」

(慈覺賢部落格)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1 19:1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