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6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3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由心悟
學人問馬祖道一禪師:「什麼是修道?」禪師答:「道不屬於修!如果道能修,修成還會壞;然而如果說不修道,就等同於凡夫。」您說,修還是不修呢?
想要修行的人,常因知見不通,故越修越糟。用自己的意識觀念、個人標準,來壓抑身、口、意;到後來壓抑不住,而產生更大的反效果。
例如,修「忍辱」波羅蜜,一般人只在「忍耐」;「忍耐」是什麼意思?就是認為別人在欺壓、侮辱、無理、傷害……在意識中總認為對方不對,所以什麼都沒有體悟,只有「忍耐」再「忍耐」,不但沒有生起慈悲之心,反而增強瞋恚之恨。
其結果演變成為三種方式:
一者,由「忍耐」,到「反擊」至「報復」,甚至不惜代價「玉石俱焚」,這是共毀的方式。(自己得不到,別人也休想得到。)
二者,由「忍耐」,到「不管」至「叛逆」,甚至行為反常「作賤自己」,這是自毀的方式。(用自毀的方式,來懲罰於人。)
三者,由「忍耐」,到「逃避」至「放棄」,再也不願面對「選擇離開」,這是自棄的方式。(用自我的逃避,來使對方內疚痛苦。)
不論是什麼結果,皆是不明法義,所以錯用修行,以致於落人口實:「有學跟沒學一樣,有修跟無修相同,越修越回去!」實在沒有錯,都是無明的凡夫。
話說回來,何謂是修「忍辱波羅蜜」呢?無侮辱的人、無受辱的我、無被辱的事。為何「無侮辱的人」?心不被境轉,此境則無。又為何「無受辱的我」?我是五蘊假合,我在何處,我是何人,我是什麼,唉呀!諸法無我。再為何「無被辱的事」,法華經言:「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金剛經亦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明白此理,才能波羅蜜,方能解脫到達彼岸呀!
深知「忍辱波羅蜜」,才會修「忍辱波羅蜜」;深知「六波羅蜜」,才能行「六波羅蜜」。所以馬祖禪師說:「道不屬於修!」不知道,如何修呢?故惠能大師言:「道由心悟,豈在坐也?」悟什麼?悟「佛知見」!
何謂「佛知見」?即是「覺知見」!為何不覺?佛說:「只因妄想、執著。」六祖言:「蓋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惡,貪瞋嫉妒諂佞我慢,侵人害物,自開眾生知見。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汝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眾生知見。開佛知見,即是出世;開眾生知見,即是世間。」
禪師說:「修成會壞,不修同凡。」那要不要修?修與不修是分別對待,故六祖言:「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所以說,是迷悟的癥結,而非修不修的問題。迷時一切皆是對立,悟時一切盡是等同啊!
(慈覺賢部落格)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