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6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2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山中何須訪隱者,自有真境自逍遙!
1
小學課堂上學習過賈島的一首詩作,名《尋隱者不遇》,其寫道:「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詩的字面意思簡單明了,是在講作者去尋訪一位隱士,不想隱士卻到深山之中採藥去了。侍奉隱者的童子說,只知道師父在山中,但卻有雲遮霧繞,無法尋找到隱者行跡。
初學此詩時,總是會為作者這一趟白白辛勞感到遺憾。年少時,讀不明白「隱」的境界,也就難理解文字背後的情緒。作者賈島也曾是一位修行人,此番行程雖然沒有得遇隱者,但字裡行間卻透露出已得的心態。尋隱者,他究竟想要求得的是什麼呢?
在中國古典文化傳統中,隱逸之士一直是個非常特殊的存在,若究其源頭,大概仍然要回溯到老子和莊子身上。
老子提倡「小國寡民」,他嚮往著一個與世無爭的、「民至死不相往來」的政治圖景。《史記》中記載,老子見「周之衰」而騎牛西去,自此後不得其蹤。
莊子更是用了大量的文字描寫了諸多世外隱仙的形象,如「肌膚若冰雪」的姑射山神人,又如形似枯槁、心似死灰的南郭子綦••••••他們或超越於世俗,使世間人心生嚮往,由此開啟了千年尋仙之旅的源頭;又或者,他們的言語行為超越了世人慣常的認知,甚至被人們嗤笑,但卻獨悟玄機,身雖在塵而神已游太虛。如此等人,都是逍遙之大隱者。
所謂「隱」,可以分出兩層意思:其一曰身隱,即脫離塵俗世界,身歸深山老林,希望用更接近於自然的方式求得人生真境。其二曰心隱,即雖然身在塵俗,但心性卻不染世間污濁。
重陽祖師在《立教十五論》中提到「論離凡世」,其曰「身如藕根,心似蓮花,根在泥而花在虛空矣!」身隱與心隱雖有境界不同,也不過是求證逍遙之道的不同階段。
2
修行路上,每個人都渴求安放自我的身心與靈魂。在世人看來,隱者不憂天下、不恤己身,獨得與自然相映成趣的妙處。這一典型形象是很多得志與不得志文人們的終極人生理想,於是尋隱者就成了常說常新的文學命題。
了解這一背景後,再去讀賈島的這首《尋隱者不遇》,其實是可以得出另外一重境界的。賈島曾因生活窘迫而出家為僧,後得遇韓愈提攜,也曾做過幾任小吏,卻也終無大用,至死也無法實現心中更大的抱負。
大凡文人不得志後,或是尋找「終南捷徑」,或者寄情山水,這兩者都離不開一個「隱」字,所以古人尋隱者的行為,也有心理療傷的意味在其中。
當面對世外逍遙之人,再聆聽那風淡雲輕之語,自己在世間所受的磨難便都可以暫時放下。一旦心中沒有了負擔,身體上的本能感官就會無限擴張,也就更能悟出自然逍遙的真境界。
所以,尋隱者的目的往往不是在於「隱者」,而是在於「尋」。隱者只是一個代表,是逍遙情志的象徵,唯有「尋」才能把自己不堪疲憊的身心從現實泥沼中挖掘出來。
真正的道之玄妙,不是聆聽某位隱修之人的隻言片語,而是隱藏在畢生不懈體悟的過程中。可惜的是,人們總是被一葉障目,心心念的只有隱者,卻不知尋道、證道乃是得道的必要前提。
3
「尋」的過程,恰恰是自我證悟的階段。遇不遇見隱者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明曉山中雲深,同時也見得到林間月明。
再反思世事大夢一場,幾番爾虞我詐、起起伏伏後,幾人功成?幾人骨枯?孔尚任在《桃花扇•餘韻》中哀嘆說:「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
看飽興亡之後,仍不免塵歸塵、土歸土的結局。人生之「尋」,是要從無常變化的百態中尋到恆常之道,是要求得超越一切的終極大道。然而,進一步追問,這場尋求本身不正是另一種執迷不悟嗎?
道祖曰:「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教提倡不執著於有、不執著於無,同時還要不執著於「執」。
天地萬物的造化本是自然之理,萬事萬物各有本性、各有因緣,過於強調現實的種種境遇與人生理想之間的反差,這仍然是把自己困束在物質世界之中了,一切行為和想識還是受到了欲求的牽引。
既然大道自然,那麼人生也應該各歸於其本性。在須臾世間,死生都不過是一場循環,又何必為了紅塵瑣事而驚擾了淡然情志呢?
若一定要對比,那還是蘇軾看透了這一切浮光。他在《前赤壁賦》中寫道:「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這一問,真是對不得志者的尋隱行為的質疑。只因江上清風、山間明月皆是造物者之無盡藏,天地萬物共得其適,哪怕是持有白雲自愉悅,亦可得一份逍遙與洒脫。
這份白雲,不只是在山上,更在每個人的心中。所以尋隱之事,能否得到隱的境界,不是依憑于山水,而是仍要立足於我們各自心中的朗朗乾坤。心中萬里晴空,又何懼世態變化詭譎!
(道學)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