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36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全真清規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10-8 01:42:2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全真清規


全真清規,元朝全真道通玄子陸道和編集。一卷,收入《正統道藏》正一部。此書輯錄全真道部分戒規、禮儀和雜文,分作十二篇:
〈指蒙規式〉、〈簪披次序》二篇,言童蒙出家規矩和初出家者簪冠披衣儀式。
〈遊方禮師〉、〈堂門戒臘〉二篇,言遊方道人禮師、住庵之禮儀規矩。
〈坐缽規式〉、《缽室賦》二篇,言道士靜坐習定之義理和規式。
〈三不起身〉、〈全真體用〉二篇,言修道理論和教法,規定打坐、誦經、赴齋時須專心致志,不得起身。
〈教皇重陽帝君責罰榜〉,列舉祖師王重陽所訂十條教規,違者責罰。
〈了真子升堂文〉簡述全真教開創及教門興旺始未,勸誡同門道人共修道果,俱列仙班。
〈長春真人規榜〉列舉丘處機所訂教規,規定住庵者應清虛寂寥,見性為體,養命為用,柔弱謙和,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不可貪求,不起嗔心,不泥於聲色等等。
〈朗然子家書〉,言出家者當斷貪嗔,絕愛欲。此為北宋朗然子棄家修道時遺留妻兒之家書。


主要內容

全真清規是金元時期全真道對違犯戒律的道士執行處罰的條例,旨在約束道士、維 持道觀的正常活動和生活秩序。清規與戒律是相輔而行的。戒律警戒於事前,清規處罰 於事後。
全真道初創時期,力倡苦修,離俗出家,教風淳樸,有規戒思想而無制度。《真仙 直指語錄》有馬丹陽“十勸”語錄,稱一不得犯國法,二見教門人須當先作禮,三斷酒 色財氣,四除憂愁思慮,五遇寵若驚,六戒無明業火,七慎言語、節飲食,薄滋味、棄 榮華、絕憎愛,八不得學奇異怪事,九居庵不過三間、道伴不過三人,十不得起勝心。 故元人徐琰概括全真教旨為“其修持大略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 人為之宗。”②元初全真道結交權貴,貴盛至極,教風日變,漸離自放草澤、儉樸刻苦 之旨,因此,逐仿效佛教清規訂立全真清規。
明正統(1436~1449)年間編成的《道藏》收有《全真清規》一卷,內容包括:指 蒙規式、簪披次序、遊方禮師、堂門戒臘、坐缽規式、祖師則例、三不起身、全真體用、 缽室賦、教主重陽帝君責罰榜、了運算元升堂文、長春真人規榜和郎然子家書等。其中 “指蒙規式”是指導初入道的童蒙的規戒;“簪披次序”厘定“棄俗簪披”的先後次序, “遊方禮師”是對遊方道士的禮儀規定,“堂門戒臘”是對道士在宮觀中行止的禮儀規 定;“坐缽規式”是對於全真道士坐缽修持的規定;“祖師則例”和“三不起身”是對 於全真道士在宮觀內起居安排和禮儀的規定;“全真體用”則是闡述全真清規體現的教 義思想,稱“祖師設教,仙聖度人,開大乘之門徑,通眾妙之要津,俾舊元而造理,警 心妄以全真,貴忠心於清靜,務圓性於淳樸,深明短景,至樂長春”。


結尾內容

“教主重陽帝君責罰榜”明確規定了對於違反清規的道士的處罰標準:“一犯國法 遣出;二偷盜財物、遺送尊長者,燒毀衣缽,罰出;三說是談非、擾堂鬧眾者,竹篦罰 出;四酒色財氣食葷,但犯一者,罰出;五奸猾慵狡、嫉妒欺瞞者,罰出;六猖狂驕傲, 動不隨眾者,罰齋;七高言大語、作事躁暴者,罰香;八說怪事戲言、無故出庵門者, 罰油;九幹事不專、奸猾慵懶者,罰茶;十犯事輕者,並行罰拜”。③清道光二十二年 (1842)陝西張良廟和清鹹豐六年(1856)北京白雲觀都有《清規榜》的制訂,它們是 《教主重陽帝君責罰榜》的發展,所責罰的行為更為具體明確,處罰的方式和標準也更 加多樣,除了罰出、罰齋、罰香、罰油、罰茶、罰拜外,還增加了遷單、頂清規乃至火 化示眾等。張良廟的《清規榜》還有炙斷眉毛、摘去衣領、打扁拐等處罰方式。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曾有版管責冰至,文章轉貼沒啥用,每發一文俱心虛,更看勳章為壓力。唯見高管滿勳章,原來意指是他人。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8 13:3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