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83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無欲,不爭,柔弱”老子安心六字訣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11-23 00:51:1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無欲,不爭,柔弱”老子安心六字訣

      老子在《道德經》裡闡釋水的品質,概括為六個字:無欲,不爭,柔弱。全面總結水之三性,為我們道出了修行人最為關注的安心法門,我們稱為“老子安心六字訣”,即“無欲,不爭,柔弱”。


一、無欲

人的一生,從單純到紛亂,是自然獲得;而從複雜回歸簡單,卻是修行的結果。生活這口大煉爐,在外鍛煉我們的身,在內淬煉我們的心。

      人總是在不斷的修正自己去順應生活,去獲益於生活,去掌控生活。我們在生活中找尋並研究修行的方式,目的是讓自己獲得足以超越現實生活的力量,獲得生命的喜悅。

      我們修行的初心是離苦得樂。活在喜悅中不僅僅是生命彼岸的果實,更使我們在修行途中能夠欣賞到感受到的路邊盛開的鮮花,它是我們生命內在的呼喚,本能的渴求。活在喜悅中有個前提,那就是心安。心安就如同人生幸福大廈的基石,心定則靜,靜而後能安,安則喜悅生。心若不安,則精神渙散,種種煩惱苦悶,不召自來。


去貪念的方法有兩個:一是知足常樂,二是反觀自己,無為而無不為。

       知足、知止,是老子留給我們在人生旅程中行走的指南針,“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持而盈之,不如其己”,“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知其雄,守其雌”,“知足者富”,他再三告誡我們要少欲無為,如此身心方能得定,由定而得安樂。

        老子進一步指出“無欲”是一種“虛”。老子認為,人心原本是清靜圓滿的,是“虛靜”的,受後天種種欲望的干擾而變得浮躁不安、相互爭鬥,因而人們需要排除貪念,捨棄內在的私欲,拋開外界的干擾,回歸到本初的清靜空明,達到人之本性而“觀複”。

“觀”要照事物的本來面貌,不要受情感欲望的影響。“複”即是複歸、返還,回到最初的狀態。要“致虛極,守靜篤”才能“觀複”,才能“無欲”,所以,“無欲”不是形式上表現的沒有欲望,而是心境的清靜空明的“虛”態,一種身心真正自在的狀態。


二、不爭

無欲必定帶來一種心理上的變化和行動上的改變,具體表現為不爭。老子敏銳地覺察到,如果說貪念是人的一種意識行為,那麼爭就是貪念落實的過程,它如一股狂風吹向我們的心湖,爭不止,心不寧。

      老子反復勸誡我們為無為,事無事,不爭而自勝,“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天之道,不爭而善勝”,“聖人之道,為而不爭”。世間無常,不爭名,不爭利,則不為名利所累。心無欲,行不爭。內心喜悅如水之就下,自然而然。

        無欲,不爭,如捆綁在我們身上的兩道繩索,面對人生險境,它能讓我們止步不前。身不涉險,內亦相安無事。


三、柔弱

真正要達到外無閒事上心頭,還需要一個護身符:柔弱。

再有力氣的壯漢,伸手到水缸裡抓一把水,抓得越緊,越一無所有,再鋒利的寶劍,揮刀斷流,亦不能如願。柔弱勝剛強不僅僅是水的特性,更是人生的一種生活智慧。可以說,貴柔尚弱是老子思想的一大特色。


    《呂氏春秋.不二》中載“老聃貴柔”,老子認為,萬物盛極必衰,剛強是敗亡的象徵,壯盛是衰落的徵兆,柔弱則是新生的標誌,是生命力的體現,換言之,萬物剛強意味著滅亡,萬物柔弱則意味著長生,“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像極了愛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8 00:3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