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725|回覆: 1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研討]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複製連結]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7-4-27 12:32:5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大戰的起因』

1871年的德國在宰相俾斯麥帶領的普法戰爭獲勝,而俾斯麥在戰勝後已滿足於現況的德意志勢力了。故他開始專注於國內的商業發展,而對其他的勢力則採用外交手段,希望減少戰爭的發生。

無可否認,俾斯麥的政治手腕的確是不用置疑,他首要的外交目標是要孤立法國,原來在歐洲本土中,只有法國能與德國抗衡,而法德兩國在過往交戰無數,結怨已深,但最重要是德國是君主制,德皇及俾斯麥都很討厭共和制的法國。

在俾斯麥執政年間,德國成功建立德奧義的軍事同盛關係,俗稱為『三國同盟』,但義大利當時重申,萬一德國與英國交戰,義大利則會放棄同盟關係。另一方面也有德、奧、俄的『三帝同盟』,這明顯是針對巴爾幹半島事務。

當然俾斯麥也靜悄悄地拉攏英國,希望兩國在海外殖民地的方針上,可以少一點爭執。英國多年以處於孤立的情況,對於這些示好自然很受落。

但情況在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繼位,德國的外交政策便出現了重大轉變,當中有很多因素,固然是威廉二世年少氣盛,為人性格好大喜功而率直,他看不慣俾斯麥的權謀狡猾,也不喜歡俾斯麥的專權。傳聞德皇威廉二世與英王愛德華八世及沙皇亞歷山大三世不和,也是改變外交政策原因吧。

上任兩年後,便趕走這位事事親俄的俾斯麥,也公開與俄劃清界線,這使討厭共和國的沙皇投向法國建立軍事聯盟 (協約國) 。但德皇自由在德國軍事參謀部下長大,故他對於自己的才華有著一份自信,當然這並不是自視過高,在他帶領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出來的能力,是可以証明。

德皇眼見國家已是世界第二大工業國,但在商業的發展上卻被其他國家制衡,這使他已不滿足以往的外交政策,而採用了武力威嚇,在一次一次的外交武嚇成功,更使德皇心高氣傲。雖然在外交上取得了甜頭,但反而驅使法、英、俄等國站在同一陣線。

遠在巴爾幹半島方面,由於土耳其勢力衰退,希臘、塞爾維亞、保加利亞鼓舞馬其頓獨立,當然這只是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的陰謀,它們主要計劃是趕走土耳其的勢力出歐洲,然後瓜分馬其頓領土,後來分配土地引起了爭執,簡單點說就是奧地利、保加利亞聯合對抗俄、塞、羅馬尼亞陣營,雖然最終以保加利亞敗陣告終,這也促使奧地利對最終勝利者塞爾維亞,本來在1913年夏天便希望發動戰爭,但遭到德國制止。

致命的原因終於發生了,波士尼亞首都塞拉耶佛點燃,時間是1914年6月28日,激情的斯拉夫民族主義份子,謀殺了法蘭茲•斐迪南大公,也就是奧皇的法定繼成人,最諷刺的是法蘭茲•斐迪南一向的立場是站在斯拉夫民族一方,他的最大願望是推動巴爾幹半島建立聯邦制,把數個鬆散的民族結合在一起。

把握這一次難得的開戰時機,奧地利開出了令塞爾維亞不能接受的條件,而德國備戰情況已完成了,戰場遍及歐、非、亞,在陸上、海上、空中,配合了中古及現代化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開始了….



我覺得德國人的民族主義比較好勝 所以造就其野心 由以前的歷史不難發現 日爾曼民族好勝也新粉強 讓當時的羅馬帝國也吃進苦頭 所以不論幾次大戰都有德國滴份 德國當時又討厭法國  一個是皇帝制度 一個是總統共和 總的來說,德國與英國的軍備競賽,是助長戰爭發生的直接誘因.  我中國當時為段祺瑞統治下的北洋政府,北洋政府為了獲取利益,於是便投向較有利的一方 - 協約國,對同盟國宣戰    中國人比較聰明 哈哈

《 本帖最後由 艾斯 於 2007-4-28 01:53 編輯 》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神采飛揚 + 4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

總評分: 威望 + 4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力天使(五級)

裝甲擲彈兵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07-4-27 22:41:47 |只看該作者
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何開打
說明白了
就是你的小老弟
打了我的小老弟
我做老大的沒面子
出手教訓了別的老大的小老弟
我做老大的怎能容忍
當然要打
不然面子怎麼掛得住
就這樣糊裡糊塗打了四年
不知道最後戰敗的德國
中途退出的俄國
以及戰勝的英國及法國
是否還記得當初為何開戰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艾迪彥 + 3 簡單明瞭又扼要~

總評分: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7Rank: 7Rank: 7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07-4-28 00:14:37 |只看該作者
唉 真是有戰爭才有進步 想想看 那時我們ㄉ大清皇帝 還在做他ㄉ春秋大夢 難怪後來被人家打那麼慘 >>>>>>>悲哀喔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07-4-28 12:26:03 |只看該作者
第一次世界大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8月 - 1918年11月)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這場戰爭。

戰爭主要是同盟國(Alliance)和協約國(Entente)之間的戰鬥。 德國、奧匈帝國(Austria-Hungary)和義大利是同盟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和塞爾維亞是協約國。在1914年至1918年期間,很多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國家都加入了協約國。戰場主要在歐洲。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是同盟國,但是後來卻加入到了協約國與同盟國作戰。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0,000人參戰,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傷。

戰爭的導火索是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作戰)。其中西線最慘烈,著名的戰役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戰事起源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愛國青年普林西普在塞拉耶佛刺殺主張吞併塞爾維亞的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這一事件被稱為塞拉耶佛事件,被認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一些分析認為,其根本原因是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迅速崛起的德國認為自己的殖民地太少,原料產地及商品市場不足為由,要求重新劃分全球勢力範圍,觸犯了老牌殖民大國--英國、法國和沙皇俄國的既得利益。為了以武力改變世界格局,德國和奧匈帝國、義大利組成了同盟國軍事集團;與此相對應,英、法、俄三國組建了協約國軍事集團。兩大軍事集團在戰前進行了激烈的軍備競賽:英國和德國從1905年起爭建無畏艦,到戰前的1913年,德國常備軍擴充至87萬,法國達80萬,沙俄也準備增加到230萬。

早在戰爭爆發之前幾年,德國總參謀長施里芬伯爵制定了以速戰速決為主要特徵的施里芬計劃:先利用德國發達的鐵路網,集中優勢兵力在6周之內打敗法國,然後將部隊調往東線進攻沙俄。與此相對應,法國也制訂了以兩個集團軍齊頭併進,一舉收復普法戰爭後被割讓德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17號計劃。但戰事的發展都使這些軍事家的設想相繼破產。


戰爭爆發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8月1日,德國向俄羅斯宣戰;接著在3日,向法國宣戰。8月4日,德國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時;同日,英國考慮到比利時對自己國土安全的重要性,向德國宣戰。8月6日,奧匈帝國向俄國宣戰。8月12日,英國向奧匈帝國宣戰。


戰爭的蔓延

1914年
8月19日:奧匈帝國在Cer打敗塞爾維亞
8月20日:德國軍隊佔據布魯塞爾
8月23日:日本向德國宣戰
9月2日:德國在東線坦南堡戰役取得大捷,俄軍第二集團軍司令薩姆索諾夫自殺身亡。
九月,法國,英國,和俄羅斯簽署了一份合作協約,組成協約國
9月5日,英法聯軍與德軍展開馬恩河戰役,德軍被迫撤退。
10月9日: 比利時安特衛普被德軍攻下
10月29日: 奧圖曼土耳其帝國加入同盟國
11月2日: 俄羅斯向土耳其宣戰
11月5日: 法國和英國向土耳其宣戰

1915年
4月21日: 德國軍隊進軍普爾,並在4月22日對英法聯軍使用氯氣彈
4月24日: 土耳其人開始集體屠殺亞美尼亞人
4月25日: 英聯邦軍隊在土耳其達達尼爾海峽岸邊的加里波利半島登陸,開始加里波利之戰
4月26日: 義大利秘密和協約國簽訂倫敦密約
5月23日: 義大利向奧匈帝國宣戰
10月14日: 保加利亞向塞爾維亞宣戰並加入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戰團. 塞爾維亞在15個月後被征服

1916年

英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坦克
3月9日: 德國向葡萄牙宣戰
2月21日:德國發動凡爾登戰役。這場對陣地防禦的攻堅戰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5月31日:德國、英國海軍之間發生了大戰中唯一的一次海上主力會戰——日德蘭海戰
6月4日:俄國勃魯西洛夫將軍在東線發動夏季攻勢,奧匈帝國軍隊主力被摧毀。
8月27日: 羅馬尼亞向奧匈帝國宣戰
8月28日: 義大利向德國宣戰
9月15日: 索姆河戰役 — 每前進1厘米需死2個人 ;首次使用坦克。

1917年
2月24日: 美國駐英大使Walter H. Page收到齊默曼電報, 稱如果墨西哥對美國宣戰, 德國將協助把美國西南部還給墨西哥
3月3日: 俄羅斯由於戰爭危機引發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羅曼諾夫皇朝滅亡,出現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兵代表蘇維埃兩個政權並立的局面
4月6日: 美國向德國宣戰
6月27日: 希臘加入協約國
8月14日: 中國向德國宣戰
10月26日: 巴西向德國宣戰
11月7日: 俄國爆發十月革命,主張繼續進行戰爭的臨時政府被推翻,蘇維埃掌握全部政權
12月7日: 美國向奧匈帝國宣戰

1918年
3月3日: 布列斯特和約簽訂, 蘇俄退出戰爭
8月: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同時在美國波士頓、法國布萊斯特和塞拉里昂首府弗里敦爆發
10月30日: 土耳其投降
11月3日: 奧匈帝國向義大利投降
11月11日: 德國簽署停戰協定,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戰爭的結束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軍屍體

協約國士兵的陣亡: 5,497,600
比利時: 13,700
英國: 908,000
澳大利亞: 60,000
加拿大: 55,000
印度: 25,000
紐西蘭: 16,000
南非: 7,000
聯合王國: 715,000
法國: 1,240,000
法國殖民地: 114,000
希臘: 5,000
義大利: 650,000
日本: 300
黑山: 30,000
羅馬尼亞: 336,000
俄羅斯: 1,700,000
塞爾維亞: 450,000
美國: 50,600

同盟國士兵的陣亡: 3,382,500
奧匈帝國: 1,200,000
保加利亞:87500
德國: 1,770,000
奧斯曼帝國: 325,000

平民被殺: 6,493,000
奧匈帝國: 300,000
比利時: 30,000
英國: 31,000
保加利亞: 275,000
法國: 40,000
德國: 760,000
希臘: 132,000
羅馬尼亞: 275,000
俄羅斯: 3,100,000
塞爾維亞: 650,000
奧斯曼帝國: 1,000,000

戰爭的影響
本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它使同盟國和協約國人民生靈塗炭。一戰持續了四年,大約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十五億人口捲入其中。雖然塞爾維亞和比利時等國家參與戰爭是帶有保衛國家獨立自由的正義性質,但這並不能改變整場戰爭的非正義性——這在戰後簽訂的凡爾賽和約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一方面它向德國強加了極其苛刻的割地賠款及限制軍備條款;另一方面,德皇威廉二世、興登堡元帥、魯登道夫將軍等戰犯並未得到應有的懲處。以上兩個隱患為德國在20年後挑起規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禍根。另外,條約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的做法成為中國五四運動的導火線。

戰爭給人類帶來了重大損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沙皇俄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等四大帝國覆滅;削弱了英、法、意;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世界金融中心也由倫敦轉移到紐約;日本也由債務國變成債權國,並侵占了原屬德國勢力範圍的中國膠州灣及山東半島。大戰產生的另一個成果就是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艾迪彥 + 5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 ...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07-4-28 14:04:00 |只看該作者
真ㄉ有文獻ㄇ  現在才知道說
dangery2k 該用戶已被刪除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07-4-29 03:19:42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頭像被屏蔽

禁止訪問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07-5-2 07:41:12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Rank: 2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07-5-10 22:59:23 |只看該作者

了解到一戰

謝謝各位大大 說明一次大戰的原因 因為一次大戰 很少有影片之類的 電影也都很少 所以很難懂 但看完大大的說明我才了解到一戰 謝謝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9
發表於 2008-2-2 00:03:31 |只看該作者
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所有的參戰國都沒想到這場戰爭會打成四年,而位於當時的頭等強國中的英、德、法、俄也沒想到這場大戰會將他們這三、四百年向海外殖民、掠奪所積累的資源消耗殆盡,而交戰的雙方都對於自己的戰爭路線都非常執著而且確實---速戰速決!
英、德的海軍較量證明英國海軍無法鞏固其帝國的海運生命線。
而俄國在大戰初期的動員速度及人數軍遠遠超過德、奧的預估,迫使德軍將本來要調往西線的兵力抽調約十萬人趕往東線,讓德軍在最後的攻擊箭頭在馬恩河止步。
而法國在大戰初期才知道低估德國在西線的兵力,要不是俄軍在東線的兵力讓德軍臨時抽調西線兵力的話,那法國的下場只會比普法戰爭更慘。

Rank: 4

狀態︰ 離線
10
發表於 2011-2-24 05:02:03 |只看該作者
一次大戰可以說是守方的天堂,攻方的地獄

機槍與壕溝組成了錯綜復雜的防衛線

偏偏當時又是以步槍和刺刀向前進攻為主的思想迷漫著各國軍事高層

一味的叫士兵以血肉之軀去對抗機槍與大炮

才會造成大量的傷亡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寒冰神話 + 3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

總評分: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11 17:1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