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1-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9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95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為什麼甚少談及肉體成仙?
之前我們曾講過謝自然白日飛升的事蹟,然而對道教有瞭解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唐代以後道教似乎不怎麼講“肉體成仙”了,這是為什麼呢?談肉體成仙,我們就必須先談道教成仙的理論基礎——形神關係。形神關係一直都是道教關注的重點,道教修煉之法都是圍繞“形”“神”展開的。早期道教堅持形神統一思想,認為形與神不能分離。《太平經》云:人有一身,與精神常合併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則吉,去則凶,無精神則死。
《太平經》認為形神必須統一,才能長生。然而隨著道教的發展,對“神”的重視程度逐漸超過“形”。《抱樸子•至理》云:夫有因無而生焉,形須神而立焉。有者無之宮也,形者神之宅也。
儘管葛洪認為“形者神之宅”,但他同時也認為“形須神而立”。這就意味著即使是追求肉體長生的金丹道教,也將“神”置於超越“形”的位置。與葛洪相似,孫思邈在《存神煉氣銘》中說:“夫身為神氣之窟宅,神氣若存,身康力健,神氣若散,身乃死焉。”這仍然賦予了“神”超越“形”的重要地位。《真氣還元銘》說:“清氣為神,濁氣為形,因氣而衰,因氣而榮,因氣而滅。因氣而生。”這雖然是在強調氣的重要性,然而道教長生以“清氣”為本,那麼清氣之“神”自然要比濁氣之“形”重要。
必須要注意的是金丹道教所說的“形”就是肉體。依靠仙丹飛升的經典事蹟是劉安煉丹成仙之後,剩下的丹藥散落在院子裡,於是他家的雞犬也跟著飛升了。顯然劉安和他們的雞犬都是肉體飛升。雖然南北朝道教已經認為“神”比“形”更為重要,但是此時道教仍然追求形神具妙,並認為只追求精神長存者不過是追求清爽之鬼罷了。故《太清元道真經》說:長生非他也,神全氣全形全而已矣。
然而,隨著道教義理之學的發展,道教對“形”“神”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由於“形”“神”“氣”獲得了高度統一,道教對“形”的理解已經逐漸超越了有形有質的肉體,向“純陽之氣”發展。如《唱道真言》說,道教性命雙修,煉到家時“骨血皆化,毛竅皆虛,血如白膏,體若纖云,赤如日,熱如火”,能“升沉變化,隨意圓通”。當然,道教自南宋以來受心性煉養之學的影響,大力破斥對“有”(包含肉體在內的存在物)的執著,有重煉神而輕煉形的傾向,但這並不意味著道教忽視了對“形”的修煉。只是相對于由濁陰之氣組成的肉體,道教更加看重修煉有成之後由“清陽之氣”組成的形體罷了。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