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64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的生死哲學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1-2 00:47:2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的生死哲學

道教本質是一種重視人體生死的宗教,重視生命的養生與送死,特別關注身體的修煉與本命的永生。道教的理想境界是「長生成仙」,落實在學道積道的心性體悟上,開發出各種成就性命的修持理論與齋醮法事。道教的龐慶教義體系可以說是離不開「生死」的範疇,要求人們務必真實面對生死的種種課題,從人身的形證入到人心之神,是一套滿足民眾精神需求的具體宗教形式。

道教對生命的關懷,有著長期的理論與經驗的累積,發展出豐富人體修道的神學與科儀體系,強調人在天地宇宙中的永恆精神地位,是與中國哲學有著相互傳承與發揚的關係,不過道教真正吸引民眾不在於深奧的天人理論,而是各種人體修持的密訣工夫與齋醮法事,是落實在心性的鍛鍊功法上,實踐養生與送死之道,肯定生命經由修養可以達到精神不死的境界,從人身長壽的養生工夫,契入到道的長生境界,完成了本命與道的合一願望。


01 面對生死,萬物平等
生命咋來的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陰、陽二氣相聚為生命誕生,氣散為生命的消失。我們經常說的「人活一口氣」,也就是從這來的。
老子說「出生入死」。出世就是生,入地就是死。這就是「道」,誰也不能只「生」不「死」,不可違背「道」。我們知道自然界的河流山川也有「生死」的變化,那就是上億年的地質變化。老子的話非常驚醒:「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天地都這樣,人自然不會例外,不要恐懼害怕。


02生就是死,死就是生
老子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稿。故柔弱者生之徒,堅強者死之徒」。這是生命的兩種狀態,初生嬰兒的新生命的「柔軟」,老年人的生命終結之時的「堅強」,這是生命兩頭,一個是生,一個是死。
生死是相互轉化和滲透的,這是老子的生死辯證法。人從出生來到世上,生命體在蓬勃發展,但也意味著向死亡走近一步,只是生是主要矛盾,死是次要矛盾,但它卻潛伏著伺機發揮作用。而當人暮年垂老之時,死佔主要矛盾,生佔次要矛盾。生死之矛盾是一個動態的變化,相互滲透,相互轉化,兩者的矛盾統一就構成了生命的存在方式。


03「靜」才能長,「虛」才能養
萬物都是靜悄悄的生長,小草似乎一夜之間長大了,孩子似乎一夜之間長大了。小孩子都是特別的能睡,這就是「靜」,孩子在長啊。現代科學研究,人在睡眠里才有旺盛的新陳代謝,失去睡眠,人會衰老。獲生物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也說了,「不睡覺會死人的」。
老子認為人要回歸寧靜,清心寡欲,這是長壽的法門。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現代人物質極大豐富,追求外在物慾,人們都好色,六根不能清淨,得意忘形,這是大忌。這和《心經》的「色空」、「諸法空相」是一樣的。老子曰:「清靜為天下正」,如果我們清心寡欲,就能遠離雜欲,保持健康的心靈。我們也經常說「閉目養神」,就是要清淨,要空,要虛。
老子的境界就是「致虛極,守靜篤」。我經常給愛講老子的心理治療故事:南榮拜見老子求養生之道。老子曰:「養生之道,在於神靜心清。什麼是靜神心清,就是要清洗內心的污垢。心中的污垢,一個是物慾,一個是欲求。去欲去求,則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則動靜自然。動靜自然,則心中無所牽掛,這樣的話,你就當臥則臥,當起則起,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外物不能擾你的內心,這就是養生之道啊。」南榮聽後,如釋重負,清涼爽快,舒展曠達,平靜淡泊。


04 長生久視,心理健康
老子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這段話的意思:能獲得長壽的約有十分之三;屬於夭折之類的約有十分之三。有些人,本來可以再活著,但因保養過度,反傷了生命,這類歸於死地的也佔十分之三。只是什麼原因呢?因為自奉太厚了。所以這種過度養生,不是養生之道,反而害了自己,這真是咎由自取。
《道德經》第五十九章:「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祗,長生久視之道。」長生久視,是指肉體上的長生和精神上的不死。所謂肉體上的長生,就是能夠盡天年,而不是永遠不死。所謂精神上的不死,就是通過個體自身的精神修養,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和諧境界,將自身有限的生命,納入無限的宇宙轉化之中,從而達到生命的長在和永恆。所以,生命個體自覺放棄對名利的追逐,淡泊肉體生命的相對有限性,從而使生命回歸到一種清淨透明境界。


05 超越生死,死而不亡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有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這是《道德經》裏我最喜歡的一段,講了人的一生,可以說是人生成功的鑰匙,太深刻了。死而不亡,這是老子對世俗人生的終極思考。「死」與「亡」的意思不同,「死」是生命運動的終止,形體消失生命體徵;「亡」指消亡,歸於無。肉體消失,但是精神仍然可以繼續發揮作用,這就是「死而不亡」。這就是死的最高境界,這是大智慧。人的身亡,但「道」還在,而且「道」是永恆的。如果人的精神達到與自然之「道」溶合為一體的境界,就能擺脫死亡對生命的限制性。
老子說:「吾之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我們的肉體也是我們的負擔,若能超越,何患之有。所以,我們不要恐懼死亡,要得「道」,貴精神。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8 11:52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