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625|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親情] 孩子一直吵架?別急著選邊站,學會賽局策略,3招化解手足衝突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2-23 01:17:0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孩子一直吵架?別急著選邊站,學會賽局策略,3招化解手足衝突

對孩子而言,讓其中一人開始合作的行動,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如果你要兒子與女兒分擔整理樂高積木的工作,誰會先動手?


三個方法促進合作

對孩子而言,讓其中一人開始合作的行動,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如果你要兒子與女兒分擔整理樂高積木的工作,誰會先動手?

你可以試著告訴他們,合作是得到冰淇淋最簡單的方式。然後立下規則:如果其中一人開始,另一人也要照做。為了維持公平,你可能要讓他們輪流收拾樂高積木,直到所有積木回到箱子,可以看到地板為止。

你也可嘗試混和模式,由你開始發動合作。如果孩子陷入爭吵僵局,誰也不願先動手做家事,你可以先播下一顆合作的種子。由兒子先收拾一些樂高積木,然後你跟著收拾。如果女兒不願加入,就再換兒子收拾。他收一把,你也收一把。

你要改變遊戲規則,若兒子跟你合作,就能得到冰淇淋,即使他只做了一半的工作,而坐在沙發上生氣的女兒,則一點也得不到。她或許會大聲抗議,但你已經給了她合作的機會,而她選擇拒絕。

你現在已經展示了成功合作的方法,也給了兩個孩子嘗試的誘因。下一次當兒子收拾一大把樂高積木,你可以要女兒跟著做。如果這回她答應了,你就成功了。他們知道這樣合作,兩人都能得到冰淇淋。此時你責任已了,終於可以離開房間。

這項實驗有多重作用,它讓孩子知道,合作可讓房間更快收拾好;如果合作,雙方都會更輕鬆;不用你威脅,他們就能把工作完成。而你的策略就是加入一個新玩家—你自己。你讓孩子看到合作的價值,讓他們更想加入合作的行列。

如果這個做法無效,你可以試試相反的策略:扮演拒絕合作的角色。做法如下:當孩子不願意收拾玩具,你就說你會自己把玩具收乾淨,兩個孩子都沒有冰淇淋可吃。你會發現,兩個孩子了解到,他們應該在你動手前先一起把玩具收好,才能得到獎賞。

你嚴厲地打破賽局,促使孩子合作打擊共同敵人,也就是你!就如伍德豪斯(P. G. Wodehouse)虛構的萬能管家吉福斯(Jeeves)對主人一家說:「在家庭意見分歧時,一個廣為接受的必要做法,就是邀請討厭的安妮阿姨來訪,所有裂痕就會迅速癒合。」

還有別忘了,地板被弄得一團亂的情況,在未來幾年都會一再發生。下一次,或許在你插手介入前,孩子就決定把混亂整理乾淨。他們將開始了解,合作比逃避更簡單。

艾克斯羅德加入慷慨的概念,把合作的做法又往前推進了一步。假設你的兒子先抓起一把樂高積木,女兒也跟著抓了一把。過了好幾輪後,女兒覺得累了,不想再撿了。根據以牙還牙法則,兒子應該也會住手,規則是女兒怎麼做,兒子就怎麼做。

但若兒子覺得,妹妹休息一下就會回來繼續收拾。他就會繼續收拾樂高積木,讓妹妹有機會喘口氣再投入。這就是艾克斯羅德所稱「慷慨版的以牙還牙」,兒子讓女兒可以偶爾偷懶一下。

相反的情況也可能發生。當女兒不想接著收積木,兒子也停止收拾的動作。之後,女兒對打破合作感到抱歉,決定重新開始收拾樂高,後來兒子也跟著做。這被艾克斯羅德稱為「悔悟版的以牙還牙」。

「就如慷慨版的以牙還牙,悔悟版的以牙還牙很容易奏效,」他寫道,「因為可以修正自己的錯誤,並立即回到原本相互合作的狀態。」但策略也有失靈的時候。

合作有個「聲名狼藉的親戚」—怨念,會讓合作戛然而止。我們指的是心理上的怨念:願意自蒙損失,只為了讓對方付出更大代價。

怨念是摧毀手足合作最快的方法,但到數年前,仍很少人知道孩子是否會出於怨念行事。麥考利夫在近年研究了這個議題。

人類跟其他生物不同的一點在於,我們願意與陌生人合作,合作動機可能是基於人類的公平意識,以及厭惡不公的傾向。

我們觀察到孩子從四或五歲就開始顯現厭惡不公的行為。相關的研究大部分來自麥考利夫與她在新英格蘭的同事與夥伴。但麥考利夫現在想知道的是:為什麼孩子厭惡不公,甚至願意付出代價,來剝奪得到更好獎勵者的資源?

於是麥考利夫與同儕招募了數對從四到九歲的孩子,將他們與大人做比較。這麼做是想知道誰會基於怨念行動,以及其他的可能。這些孩子拿到的糖果,有些是公平分配,有些則否。當孩子覺得自己被虧待,可能會不高興的拒絕這項分配。

研究人員把實驗設計成可以同時研究怨念與不滿。麥考利夫在二○一四年出版的論文指出,即使年幼的孩子也會有出於怨念的行動,亦即孩子不只拒絕被虧待(因為不滿),他們也想讓另一個人不好受。

有趣的是,成人並未出於怨念行動,可能因為他們比孩子更不願讓自己因為糖果而「在對方面前顯露出憤怒或嫉妒」,麥考利夫與同事寫道。怨念會在大約八歲時消失,那時孩子開始會因為自己拿到比別人多的糖果,而感到不安。文/雷伯恩

《賽局教養法》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4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3-2-23 21:00:25 |只看該作者
人性的心理分析真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呢~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2 18:4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