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93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3-7 01:51:0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

道教,是發源於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道,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也有積極發展。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萬物的本原。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道教是與儒學和佛教一起的一種占據著主導地位的理論學說和尋求有關實踐練成神仙的方法。

現在學術界所說的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和民間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經》等為修仙境界經典非修真主要經典,追求修煉成為神仙的一種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鍊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另說是道教東漢時形成,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道教徒尊稱創立者之一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後又分化為許多派別。東漢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道」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時宗教形式逐漸完備。奉老聃為教祖,尊稱「太上老君」。以《道德經》(即《老子》)、《正一經》和《太平洞經》為主要經典,奉三清為最高的神。道教的第一所國家級道觀位於洛陽上清宮。

據道書記載,道教始於龍漢祖劫,玉清教主元始天尊說法度人,傳至世間,開宗演教於軒轅黃帝祭祀天帝與崆峒問道,闡揚理論於道祖老子函關授經和西行傳教,活躍民間於漢末建立太平道的張角(活動於約168—184年)和組織五斗米道的張修(活動於約178—191年)。故奉元始天尊為鼻祖、軒轅黃帝為始祖、太上老君為教祖。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為核心內容,以丹道法術為修煉途徑,以得道成仙為終極目標,追求自然和諧、國家太平、社會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積德者能夠幸福快樂、長生久視,充分反映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識和信仰心理,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道教對中國的學術思想、政治經濟、軍事謀略、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國民性格、倫理道德、思維方式、民風民俗、民間信仰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魯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國根柢全在道教」。當代要論古人語彙中的黃老、道家即是道教,事實如此,難有他論。

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她是中國人的根蒂,是東方科學智慧之源,是全世界唯一大力促進科技發展的宗教以及全球最珍愛生命和尊重女性的宗教。

深深紮根於中華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道教遵道貴德。故學者說「儒畏天命,修身以俟;佛亦謂此身根法幻化,業不可逃,壽終有盡,道教獨欲長生不死,變化飛升,其不信天命,不信業果,力抗自然,勇然何如哉!」

道教始祖軒轅黃帝祭祀天帝,問道崆峒,受教玄素,學醫岐伯而始有人間道教。後於首山采銅,荊山鑄鼎,王屋煉丹,橋山飛升,已有4700餘年道教歷史。《竹書紀年》中載:「黃帝崩,其臣左徹取衣冠几杖而廟祀之」。 至殷商時代,自然崇敬已發展到信仰天帝和天命,形成了以天帝為中心的天神系統,遇事由巫祝通過卜筮向天帝請求答案,其祭祖活動定期舉行。夏商周三代的禮樂文明被道教保存下來。道教實際上是禮樂文明的繼承者。周代鬼神崇信進一步發展,所敬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祇三個系統。

道教教祖老子把「道」作為宇宙本體、萬物規律,是超越時空的神秘存在,道教便以「道」為基點建立神學理論體系;道家注重修煉養生,老子、莊子提出的清靜無為、見素抱樸、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繼承發揚。道家的神秘主義和養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成為核心信仰。戰國中期的齊國出現了尊崇黃帝和老子的黃老教派,西漢前期的統治者推崇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漢武帝後,黃老學說走向民間,與方仙道合流成黃老道,由政治思想轉變為宗教理論。孔孟的儒家思想被道教吸收,構成宗教倫理道德的主體;墨家尊天明鬼、兼愛互助和科技方術等思想,被道教承襲;《易經》是道士的基本經典,易學理論滲透到神學哲學、符籙丹道和齋醮科儀各方面;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也成為道教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陝西咸陽茅氏三兄弟茅盈及其弟茅固、茅衷於句曲山採藥煉丹,濟世救民,百姓感其功德,遂改山名為「茅山」,茅氏三兄弟也被稱為茅山道教之祖師。三茅真君得道於茅山,開茅山道派。早於五斗米道的創立近300年。《太平經》宣揚氣化天地、天人合一、天道承負、樂生好善,以「太平世道」為目標: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將易學、黃老、火候三者參合,總結髮展了養生煉丹術;《老子想爾注》提出道氣長存、大道至威,主旨是佐國輔命、養育群生。漢末軍閥張魯偽稱其祖張陵於東漢順帝年間,在蜀地鶴鳴山自稱老君「授以正法,命為天師」,炮製其祖孫三張立教說以惑眾。實際上是由被張魯殺害的張修建立五斗米道(天師道),尊老子為教祖,奉《道德經》為基本經典,修行符籙咒祝、三官手書。後篡教成功的張魯在漢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短暫政權。靈帝時期,黃老道教徒張角在中原地區創立太平道,以《太平經》為主要經典,在疾疫流行時用符水咒說為人治病,發展了幾十萬信徒並建立三十六方來管理。由於階級矛盾尖銳,張角在184年領導發動了黃巾起義,遭受統治者的鎮壓而失敗,太平道銷聲匿跡。

12世紀中原地區,不願與金朝統治者合作的漢族士人在山東、河北建立了新道教:王重陽創立的全真道繼承了鍾呂二人的內丹思想,並以「三教合一」、「全精、全氣、全神」和「苦己利人」為特點,並逐漸包容合併了蕭抱珍創立的太一道和劉德仁創立的真大道,開啟了道教濃墨重彩的新篇章。南宋統治者對待道教的態度與北宋基本一致,宋理宗積極推廣勸善書《太上感應篇》。張繼先的「正一雷法」,得到北宋亡國之君宋徽宗的寵信。

元朝前期,全真龍門派祖師丘處機真人以74歲的高齡,自山東崑嵛山西遊35000里,在中亞機遇「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殺」的歷史性創舉與漢蒙佳話,獲得成吉思汗崇奉而呼之為「神仙」,拜之為國師,掌管天下道教,為全真道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經過尹志平、李志長相繼掌教,全真道進入鼎盛期。元朝統一全國後,全真道南下傳教,並與金丹南宗交流丹道。兩派有著共同的內丹理論淵源,陳致虛提出的「五祖七真」傳承系統得到共識,元惠宗時全真道和金丹南宗正式合併為一。真大道也融入全真道。

清朝統一全國後接受了佛教,對道教採取了嚴格的防範和抑制的政策。清初的順治、康熙、雍正從籠絡漢人的角度出發,抑制程度較為寬鬆,雍正是唯一優待道教的皇帝。乾隆宣布藏傳佛教為國教,將正一教主的品秩由二品降為五品,以後的清朝皇帝對正一派限制不斷加強。鴉片戰爭後,國家落後衰弱,西方思潮入侵,正一道更是江河日下。清朝正一道地位很低,其中婁近垣是唯一能以著述流傳後世者。

道教弟子大致可以分為信士、居士、道士、法師四類,民間道教人士還有方士、術士、隱士等。信士是指沒有經歷正式的宗教認定儀式的信仰者;居士是指皈依道、經、師三寶並受持全真五戒而獲得皈依證的正式弟子;道士是指經受全真冠巾和獲得道士證的神職人員;法師是指修習科儀奧秘並在齋醮法事中擔當領導角色的全真高戒位和撥過職的道士。

道教不僅明文規定了各種修持戒律,也在祀神、修真、拜師、齋醮、參訪、飲食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宗教禁忌。

四不吃:道教徒不吃四種肉食——牛肉、烏魚、鴻雁、狗肉,因為牛、烏魚、鴻雁、狗分別代表忠、孝、節、義。

道不言壽:道教重生惡死,忌諱詢問年齡,所以問老道長高壽是不禮貌的行為。

戊不朝真:道教逢陰曆天干為「戊」之日(戊子、戊戌、戊午、戊寅、戊申、戊辰),不燒香、不誦經、不朝拜,不建齋設醮。

魯迅曾作出「中國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學論斷:「前曾言中國根柢全在道教,此說近頗廣行。以此讀史,有許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英國漢學家李約瑟也認為:「中國文化就像一棵參天大樹,而這棵大樹的根在道家。


道教作為傳承道家思想的主力,先後產生了魏晉玄學、隋唐重玄學和宋元明清內丹學,在學術領域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在哲學上,道教無中生有、道生萬物的宇宙本體論和陰陽轉化、規律運動的辯證思維法,在古代是被普遍接受的傳統世界觀和方法論。儒道互補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闢概括。宋朝大儒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的學術思想源自高道陳摶,程朱理學將道教的宇宙圖式論和儒家綱常名教結合構建了「天理」哲學體系。明朝王陽明的心學處處把「良知」說和內丹學相比擬,充分汲取了道教玄學理論和修養方法。兩千年來佛、道兩大傳統宗教不斷地進行互動。東漢時期佛教被人們視為黃老道的支派,南北朝時佛教的傳播藉助了老莊玄學的影響,禪宗的宗旨方法深受莊子學說的啟發,密宗的修行方法大量借鑑了神仙方術。

道教認為「身國同治」、「內聖外王」,清靜無為是治國和修身的通用原理。細讀中國歷史,會發現一個秘密:漢朝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唐朝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宋朝仁宗盛世,明朝洪武之治、仁宣之治,清朝康乾盛世,這些鼎盛時期都使用「內用黃老、外示儒術」的治國方針。道教「無為而治」的思想,與西方「看不見的手」的市場經濟思想不謀而合。事實上,每當統治者以黃老學說作為指導思想時,休養生息,輕徭薄賦,垂拱而治,就會「天下自正」,生產恢復發展,經濟繁榮發達,出現太平盛世。封建統治者常常利用道教為鞏固統治服務,祈求國家長治久安,秦皇漢武熱衷神仙方術,唐宗宋祖尊崇扶植道教,明朝盛行崇道之風;另一方面,民間道教經常成為農民起義的思想武器和組織形式,從漢末黃巾起義、南北朝李弘起義,到元末白蓮教起義、清末義和團運動,各種起義絡繹不絕,「替天行道」成為農民起義的鮮明旗幟。道教與兵家有淵源關係,兵家軍事謀略和道教修煉法門相互影響,《道德經》、《陰符經》常被視為兵書,「將欲取之,必先予之」、「以奇用兵」等思想被兵家研究應用,奇門遁甲等道術也在軍事中實踐使用。

道教的玄妙思想、神仙境界、奇異方術、逍遙精神、貴生倫理滲透到文學藝術領域的方方面面,道教的自然情懷、浪漫主義深深影響著傳統文藝的審美觀,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精神源泉。南北朝以來的《搜神記》、《酉陽雜俎》、《廣記》等包含大量的道教元素;唐詩受道教渲染形成了古奧華麗的風格,宋詞中大量詞牌名源自道教,元曲中神仙飛升題材的曲目十分突出;明清小說包括四大名著都蘊含道教神學思想,形成了「智者形象道士化」的傳統。此外還有獨特的道教文學形式被衍生出來,如李白的遊仙詩、明朝盛行的青詞,以及《封神演義》、《西遊記》等神魔小說;當代流行的修真小說以丹道為主題,玄幻小說、盜墓小說、仙俠小說也與道教緊密相連。「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思想深刻影響著中國藝術追求寫意、神似、自然的風格和神韻。王羲之、顧愷之、吳道子、趙孟頫、黃公望、祝枝山、徐渭、朱耷、鄭板橋等書畫家都是道教徒,其作品深受道教思想浸潤。道教音樂的曲調、唱腔促進了音樂戲曲的發展,京劇、越劇、豫劇、黃梅戲等都充分汲取其營養。天人合一思想、風水堪輿道術影響著中國傳統建築的選址、布局和建造。

道教具有征服自然的精神,各種追求突破生命極限的方術實踐推動了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東亞的化學、礦物學、植物學和藥物學都起源於道家。道教術數學與古代數學有不解之緣,也在光學、磁學、聲學、天文學領域頗有建樹;四大發明中,火藥源自道士煉製外丹,指南針和印刷術的發明也和道教密切聯繫;道教在煉丹實踐中促進了冶煉技術的發展,道士為實現「御風而行」推動了機械製造的進步;道教為酒、水泥、顏料的製造做出了貢獻,豆腐是淮南王煉丹的產物;道士煉丹積累了豐富的化學知識,煉丹術西傳到歐洲成為現代化學的先驅。

道教對民間信仰的一些內容進行吸收、改造,並將其重返民間來深刻影響民間信仰。中國的民俗基本上是屬於道教的,道教信仰深深積澱在傳統民俗里,影響著信仰習俗、祖宗崇拜、節日習俗、娛樂習俗和方術活動。本命年拜太歲,祭祀先人燒紙錢,春節祭灶王、貼對聯、放鞭炮、接財神、拜天公、鬧元宵,這些習俗都起源於道教。道教與各種方技術數都以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為思想基礎,在發展過程中相互滲透、相輔相成,道教的理論、神仙、法術、科儀深刻影響著玄學方術。


道教在東亞、東南亞廣泛流傳,日本神道教、天皇信仰、民間信仰深受道教影響,韓國天道教、越南高台教是在道教基礎上形成的新興宗教,道教是新加坡、馬來西亞的重要宗教。在歐美,《道德經》的西文譯本總數近500種,在譯成外文的名著發行量上,《聖經》排第一,《道德經》高居第二,康德、尼采、黑格爾等哲學家,萊布尼茨、愛因斯坦等科學家,卡夫卡、托爾斯泰等文學家,里根、梅德韋傑夫等政治家都從中獲得巨大啟迪。內丹養生、星相醫卜等道教文化也風靡全球,太極拳已傳播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練太極拳者達1.5億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也帶給環保主義者很大的啟示和思考。

(悟元道人)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7 07:37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