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55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成玄英重玄思想的特徵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4-1 16:15:1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成玄英重玄思想的特徵

成玄英對老子的“玄之又玄”作了闡釋,並對佛教的“雙遣”法則揚棄,認為佛教遣有遣無,最終達到非有非無的境地,但是非有非無仍然是一種“不滯之滯”,僅是“一玄”,因此也應該遣去非有非無,這樣的境地才是“玄之又玄”。成玄英通過思辨的方式,為道教人士尋求體道成仙的途徑,其“重玄”思想有以下特徵:


一、援佛入道

隋唐之際,佛教盛行,這對道教的生存構成一定的威脅,兩教為了在社會中爭取生存的一席之地,兩教在思想上展開激烈的鬥爭,相互排斥,又相互吸收,佛學對道教思想產生一定的影響,道教積極地研習佛學思想,積極吸收佛學思辯方式與名言義理以發展自身的教義。綜觀成玄英的《老子注》和《莊子疏》,我們發現其中充斥著佛教大乘“中觀”思想色彩與諸多佛學慣用名相,當我們看到成氏著作中出現大量佛教術語,諸如“中道”、“二觀”、“諸法”、“萬法皆空”、“六根六塵”、“能所”、“境智”、“空有”、“因果”等等,簡直讓人懷疑號稱道教宗師的成玄英,我們很難想像到《老子注》和《莊子疏》是出自于成玄英之手,也很難想像到成玄應是一個真正的道士,很難想像到一個道士能夠寫出如此具有佛學思想的道教義理,與佛教有些學僧相比,其佛學思想要略勝一籌。哲學是反思之學,反思是思想對思想的思想,思想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成玄英的重玄思想,其思想的外在形式是道家老子的“玄之又玄”,內容乃是佛教“中道”、“空觀”等思想,即就是說用佛教的“中道”思想來闡釋“玄之又玄”。佛教三論宗的“八不中道”即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超越生、常、一、來和滅、斷、異、去這兩邊即是中道。成玄英對道的闡釋:“至道深玄,不可涯量,非無非有,不常不斷”。“心冥至道,不滅不生”。(老子注)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都與八不中道思想有密切聯繫。因此,成玄英思想的特色,正在於他融通了佛學的(特別是三論宗的)“中觀”思想以建立”重玄”的思想方法,並透過”重玄”的思想方法以統整道教的諸端教義。

二、遣之又遣

道,看不見,摸不著,通過人的感官或者說理性思維是不能把捉的,但它隨時隨地都存在著。老子說為道日損,其方法就是“滌除玄覽”,主張“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從而使心達到清明的狀態,是一種直覺體認。而成玄英為道方法乃在於“遣之又遣”,他將遣之又遣的思維方式視為體悟重玄之道的必由之路。成玄英重視道,但更重視為道的可能性以及方法,遣即是否定之意,遣之又遣就是雙重的否定,他將老子“玄之又玄”思想與佛教中道觀相結合,強調既不滯於“有”,不滯於“無”,又不滯於“非有”、“非無”,而要“遣之又遣”,他說“有欲之人,唯滯於有;無欲之士,又滯於無。故說一玄,以遣雙執。又恐學者滯于此玄,今說又玄,更祛後病。亦乃不滯於不滯,此則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意思就是說,對客觀世界的不論是堅持說它“有”,還是說它“無”,都是有所執著的表現,都是錯的,正確的認識應當是既不執著於“有”,又不執著於“無”。非但如此,進而對不執著於“有”或“無”這種看法,也不應當執著不放。 成玄英對“重玄”的闡釋是在“玄”的基礎上進行的,“玄”是“遣有”、是“去無”,“玄”雖然否定了“有”和“無”,但是這還不夠,需要進一步的否定,必須否定“玄”自身,方能顯示重玄之真理。因此,“重玄”是在遣“有”(非有)、遣“無”(非無)的基礎上,進一步遣執去滯,從而達到對“非有非無”的再遣、在否定,以達到“非非有非無”,經過這樣雙遣雙非的雙重否定,最終達到的是既不滯於“有”,也不滯於“無”,更不滯於“非有非無”這樣一種超越的重玄之境。在成玄英看來,外物以及人的困惑煩惱,都是心不寧靜的產物。各種各樣的區別及是非善惡分辨,都是人心執迷不悟的結果。所以忘物重要,忘心更重要。心無掛礙,世界雖有而似無;心有掛礙,世界雖無卻似有。


三、虛實結合

成玄英的重玄學思想是從“心”上下功夫的,從而體道的方法有學習外在的道德規範走向內在心靈的體認與反思。思是哲學的核心和實質,成玄英的重玄學思想是一種思辨性很強的哲學理論,但它又不同於坐而論道、純粹思辨的魏晉玄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但與超越了只囿於操作層面的道教修行方法。虛指成玄英重玄學思想的思辨性,實指重玄思想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成氏重玄思想注重虛實並重,學用結合,在注重學理層面的建構與學習時,也將其理論用於指導修行和政治實踐。任何一種哲學都是時代的精華,是時代精神的反應,成氏重玄學之所以能成為唐代重玄學之先河,乃在於得道唐王朝統治者的肯定與應用。唐玄宗肯定了成玄英所說的“玄之又玄”中蘊含著不可言說的妙理,強調體道忘言,但是又強調體道不能停留於“為學”和“玄思”的範圍內,實踐的修行才是最好的悟道之途徑,他將成玄英“遣之又遣”的重玄方法運用於治國安民的政治實踐,取得了治理社會的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2]成玄英.道德經義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5.
  [3]成玄英.南華真經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98.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7 07:22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