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1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家居裝修] 理想隔間:「間取」,還是「plan」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4-28 11:28:3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理想隔間:「間取」,還是「plan」


日本人在建造房子時,屋主稱房子的隔間格局為「間取」,而建築師則稱之為「plan」。究竟「間取」與「plan」是否相同呢?

如果去查日語辭典《廣辭苑》,「間取」的解釋為「房間的配置方式」。所謂房間的配置,就是指在一個平面上,房間的組合與取捨。可能,在這個地方橫向寬度上感覺恰恰好,但是在縱向的長度上就完全不對。 

「間取」這個詞本身就有這種微妙差異,所以建築師們不喜歡用「間取」,而喜歡稱「plan」。

所謂「plan」的第一個語意是指計畫;第二個語意則是平面圖的意思。因為包含有計畫與平面圖這兩個含意,可說是意味著房屋的整體規畫以平面圖來展現,或許這就是建築師會執著於「plan」這個字的原因。

不管是「間取」,還是「plan」,在考量房間的配置時,基本上都必須以居家的日常生活方式來思考。某個住宅就是專為某個家庭來建造,是非常私人性的建築物。因此對於房間配置上的要求,就要能夠具體呈現出,住在這裡的這個家族的需求。然而不可思議的是,即使是將這個家族的需求都給展現到最極致了,也不一定就能成為住起來舒適的家。為何會如此呢?

這是因為沒考量到房間和房間、空間和空間的連接方式、開口部的位置或大小、由開口部進來的風或光、還有做家事時的動線、視線。如果沒有一邊將各種事物加以連結,一邊考慮結構的話,就會造成住起來不方便、不舒適的結果。

所謂隔間就是一邊考量牽連居家生活的種種有形、無形的事物,一邊構築而成的。所以不論是稱為間取或是plan,居家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要凝缩在裡頭。

只考量功能性,住起來未必舒適
比如說,水往低處流,風往通風處吹。如果在這流動的動線上加點載重,不管是水或是風,都可以在此形成一個停滯點。但是要是能將這個停滯點,再順利地接上下一個流動動線,則這個停滯點就可形成一個小小的休息處。另外,有時如果將一條流動動線分為兩條,可以使整體的流動更為順暢。更可以在流動動線的旁邊,做一個不受動線影響的停滯點,這樣的話那裡就可以形成一個安靜休憩的場所。
在居家生活的活動中,有些活動也可以說是一連串的作業。回家時進門,在玄關附近的動作;做飯時在廚房周圍及端菜到飯廳時的動作,仔細一想,一天內有數都數不盡的動作。

為了讓這一連串的作業能流暢地來進行,就不得不考量隔間的功能性。可是,只要考量到功能性就行了嗎?絕對不是這樣。居家生活是在追求功能性之外,還必須講求情調。不是光想如何做才不會造成流動停滯,而是要思考如何使流動更加順暢,又能額外形成一個安靜的場所。

功能性與情調的追求並非相左的事物,除了以使用上的方便性來考量隔間規畫外,還要思索如何才能將居家生活所追求的安定感、安心感,這些無法有形化的元素加進設計中,這一點非常重要。

經得起歲月考驗的家

說隔間是居家生活的建構過程一點也不為過。

完成後的隔間就是人們要在這裡生活數十年的地方。雖然說住宅是單調的東西,而在歲月的時間軸上一直存在的正是住宅。所以住宅就要能夠經得起歲月的考驗,除了要具備功能性之外,還要能夠充滿恬靜的氣氛與舒適性。但這並非簡單地將房間與房間串連起來就可達成,必須付諸各式各樣的巧思來實現才行。

但是,一旦思考太過拘泥於邏輯框架裡,隔間本身就會與生活脫節,容易矮化了本身該有的格局。住宅畢竟是很個人化的東西,不能用一般論的方式來統合構想,而必須從很多的特殊方案中,去理解與體會隔間的奧妙。

基於以上的想法,特以至今我在Bleistift一級建築士事務所,所設計的住宅案件為實例,整理成本書。如果能成為各位建造房子時的參考,將是我的榮幸。

《理想的隔間圖鑑》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7 22:1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