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134|回覆: 0

[其他] 道教音樂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23-6-3 00:49:12 |顯示全部樓層
道教音樂

“步虛辭,道家曲也。”道教音樂的起源是在南北朝時期,又稱為法事音樂、道場音樂,是中國宗教音樂之一。

道教音樂的出現,通常伴隨著齋醮儀式:為神仙祝誕,祈求上天賜福,降妖驅魔以及超度亡靈等諸法事活動,其中使用的音樂,大部分都是與太上老君相關。這種為儀式而創作的音樂,也代表了道教音樂思想,其主要目的只有一個:烘托氣氛,渲染情節。

95-1.jpg


道教音樂發展的鼎盛時期是在唐代。當時的道教音樂只是由單純的打擊樂器鐘、磬、鼓等來組成的,後增加了吹管和撥絃樂器。道教音樂之所以能夠得到重視,是因為在當時極受帝王的推崇。唐高宗曾下令樂工製作道教調式;唐玄宗邀請道士以及宮內大臣一起合作,創作大量的道教音樂。根據《冊府元龜》卷五十四記載,他還曾親自教導道士“步虛聲韻”。宮廷道教音樂就此出現。

後來因為道士們的流動性大,道教音樂由宮廷內部逐漸傳入民間,其中的一部分混入了民間的曲調,也結合了佛教音樂與西域音樂的精華。有不少唐代詩人在作詩的過程中,也會提及道教音樂的流行趨勢。薛濤曾在其《試新服裁制初成》詩中描繪出道教音樂的繁盛:“長裾本是上清儀,曾逐群仙把玉芝;每到宮中歌舞會,折腰齊唱步虛詞。”

95-2.jpg


道教音樂作為道教儀式裡的主要內容,是一種行為,一種傳播的媒介。看似簡單而又複雜的樂器組合,裡面卻包含著具體的功能及其抽象性。通常道教音樂可分為兩種形式:人聲誦唱和樂器演奏。在之前提到的打擊樂器,一般都被道人們統稱為“法器”。

“鼓”作為樂器組裡較為藏巧於拙的工具,其實是最具代表性的,是不可或缺的。道士們認為,這些打擊樂器的運用可以達到平靜心靈,泰然自若的最佳狀態。就像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曹本治在《中國道教音樂史略》中提到,“震起法眾,祛除邪氣。通報鬼神,普為眾生。”

在道教儀式的過程中,環境的設定尤其重要,它的變化,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儀式的內容,音樂也會隨之有著不同的反映。通常來講,道教儀式場地的選址,主要集中在兩個地方:道觀寺內,以及普通民間場合。

95-3.jpg


前者要求嚴格,認為道教法事的儀式充滿了神聖性,需完完全全的按照傳統觀念來完成,不得隨意更改經文,只許在寺內做法。而後者相對來說較為靈活一些,可根據當天情況更改儀式時長,由擔任樂器演奏的道士來安排劃分。

直到元代,道教出現了全真派與正一道兩大道派。從此,道樂開始出現了兩種不同風格樂曲。全真派重視清修,它的風格多為清靜幽深,以聲樂形式為主體,有鼓、木魚、鈴、鐺等小件法器伴奏。全真道音樂的傳承,歷來嚴謹、規範,但文字記載的資料相對較少。《全真正韻》記錄了“十方韻”為範本的證據,透露出全真派音樂的准規嚴行。

而正一道重視僧道設壇,向神佛祈禱,其樂通常雄渾、古雅。最明顯的特點是擁有地方性。不少宮廷內部使用的道樂,雖在總體風格上有一定的相同性質,但根據地理位置的差異,腔調、旋律結構、音色都會帶有地方特色,從而顯得新奇,卻引起共鳴。

正一道道樂還有另一個特點,其具有一定的民俗性。比如,集中在江浙一帶的正一道音樂,大部份採用了民間的“江南絲竹”以及“十番鑼鼓”音樂。道士們從大量的民間傳統音樂中吸收其中的精華,經過改良後發展成為道樂曲牌。

95-4.png


明朝,宮廷內部試圖復興元宋時期皇室對道樂制定的政策,從而能夠實現道教音樂的規範化。朱元璋設立了玄教院來管轄全國道教,於洪武七年(1375年)編制《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範》一書。到了清代,從管理上繼續沿用明代對其的政策,大量的宮廷道樂傳入民間,形成各地間的多元化、地域化和世俗化等元素。

道教音樂是一種表達願望,修復心靈的儀式化音樂,與神的對話交流、表演,並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聆聽這樣寧靜平和、超塵脫俗的音樂,使人歸於心如止水,達到不受外界干擾的最佳心理狀態。

道樂至今還能夠給人一種愉悅、華美的聽覺享受,希望在未來能夠得以繼承利用,更好的分析總結,必定會對當代新音樂文化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

來源:道站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3-28 23:0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