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5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3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清靜經所有的十五章裡面,我覺得第九章是最難的一章,難在哪裡呢?不是難於理解,而是難於落實。這一段經文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個字,而裡面竟然出現了五個「常」字,這顯示出「常」這個字的重要性,而這個「常」字正是獲致清靜的關鍵之所在,也是最難於落實的地方。若能落實這個常字,即可達致太上老君寫清靜經所要引導人們的最終目標「常清靜」,無時無刻都能夠獲得清靜了。
常是什麼呢?常就是不會改變,時時刻刻維持一定的狀態不會再改變。那麼到底是要維持什麼樣的狀態呢?經文在常的前面加上了一個「真」字,意思就是要維持「真」的狀態,不會跑掉。真是什麼呢?真就是實相,就是氣血原本的樣貌,就是不論胸中氣血如何的動盪起伏,都能夠不讓它攀附一絲一毫的妄知妄見,而能夠時時刻刻維持氣血清真的本貌,不受七情六慾來牽擾,就是這邊所謂的真常,簡言之,就是時時刻刻維持氣血清真的實相。能夠片刻的照見氣血清真的實相,在那當下已經是真了,已經符合清靜經第七章「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的清靜面貌了。但是那只是片刻的覺受,雖然當下你是清靜了,但是下一刻煩惱仍然來襲,那樣還不叫做常,常是要時時刻刻維持這個真,不會再讓它跑掉,才是真常。
如果能夠時時刻刻都維持氣血清真的本貌,沒有貪嗔癡愛等情緒攀附在上面,就是真常了。真常有什麼用處呢?真常是拿來應物的,所以才說「真常應物」。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告訴我們,真常不是死寂的,不是坐在那邊一動都不動的,而是在日用倫常中各種動態靜態的境遇下來發生的。在外在環境清靜的時候,在內在氣血也清靜的時候,內心的覺受本來就是清靜的,這每一個人都做得來。我們所做不來的是外在環境動亂的時候,在內在氣血動盪的時候,內心的覺受跟著飄蕩起伏,煩惱罣礙由是而生。所以要檢驗是否真常了,必須要在日用倫常間各種動靜態的情況下來體驗,才有個確實的著落。若能在日用倫常應物的當下,身中氣血隨著外境而動盪起伏的時候,依然能夠維持著氣血清真的實相,沒有攀附任何的貪嗔習性在上面,時時刻刻保持這樣的真知真見,此時就已經是真常了。這種真常的狀態已經符合了大道在人身中自然的運行規律,與自性相吻合,所以說是「真常得性」,其實就是「見性」了,不是片刻的見性,而是永不退轉的見性。
問題是我們如何落實這個常呢?你會說我也想要獲得清靜啊!我也常常提醒自己要時時刻刻返觀實相啊!可是事實上心頭氣血跟著外境起舞的時候,卻是常常忘了觀照啊!這些就是我們的問題所在,其原因不外乎「習性」使然。我們的習性由來已久,已是根深蒂固,具有非常大的慣性,即使你曾經觀照很有所得,在內觀實相之時覺得非常的清靜,但在習性還沒有完全根除之前,它隨時都有再度復發的可能。問題不在於觀照有多深入,觀照深入只是一個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你還必須持續的觀照一段時間,這樣的持續觀照需要多久的時間呢?有人說要養成一個新的習慣,至少需連續二十一天不斷地落實執行,這對於根性不強的習性而言,可能具有相當的效果,但是對於根性強韌的習性而言,可能還是會春風吹又生。我認為最好是參照孔子稱讚顏回的話「三月不違仁」,以連續三個月的持守工夫來養成新的習性,才能建立新習性穩固的基礎。有了這樣的持守功夫,才能產生新的習性,藉以覆蓋舊習性,除去舊習性之根。俗云:「習慣成自然」,等到觀照氣血實相這個新的習性養成之後,外境一有變動,內在氣血感應外境亦隨之起伏動盪,然而此時你就可以很自然的返觀覺照,睹見氣血清真的面貌,而獲得本然的自在清靜。
此外,這三個月的持守工夫最好是立基於經常動盪的狀態下,才能獲得穩固的基礎。如果都是在外境也沒什麼動盪,內在氣血也沒什麼動盪的情況下,那麼即使是六個月,或是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也無法建立穩固的根基。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真正的靜是建立在動上面的,所以說「動者靜之基」。能夠建立在動態上的靜才是真靜,才經得起各種的考驗。所以我們要面對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日用倫常中或許沒有每一天都有大風大浪可以作為我們體驗的課題,那麼如何連續三個月都能夠經常處於動盪的狀態下呢?你得要自己製造出異常的氣血狀態來體驗才行。我認為有二種方法可以製造出很高昂的血氣狀態,便於觀照體驗,一個是「火裡栽蓮」,另一個是「站樁」。我曾經連續體驗火裡栽蓮一個月,收穫非常豐碩,只可惜當時沒想到「三月不違仁」這句話,不然我可能會做三個月。不過,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現在我打算來執行「連續三個月站樁」的體驗,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跟我跳入這個「火坑」?我是非常的歡迎喔!
清靜經這一段經文並不難理解,無需藉助於日常生活事件來彰顯它的義理。但是它卻是最難於落實,也是想要獲致清靜最困難的環節,而其關鍵就在於「習性」,只要養成新的習性,它自自然然就能夠達成,不假用功。問題是習性的養成非日久不能見其功,就像養育一個小孩一樣,絕非一蹴可幾的。而且必須在氣血動盪的情況下來體驗,才得以堅韌穩固,所以要藉著製造出異常的氣血狀態來體驗。為了提醒自己,並與同修前賢共勉,乃作斯文
(東儒寶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