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5-21
- 最後登錄
- 2024-1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263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745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高處墜落、腦中風釀「急性期難治型顱內高壓」靠低溫療法撿回一命
Heho健康網/謝承恩
2023.06.15 16:23
過去因為意外造成重度創傷性腦損傷,或者腦出血中風患者,因為難以撐過急性期的腦損傷而面臨死亡,然而醫師指出,透過臨床新技術靠「低溫療法」,可為難治型顱內高壓的患者帶來新的曙光,甚至多了康復機會。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主任教授洪東源指出,顱內高壓是一種嚴重的腦疾病,會使頭部內部的壓力超過正常範圍,造成患者有嚴重腦組織腫脹脫疝損傷,演變植物人或死亡,以往傳統治療方法治療有限,但低溫療法的出現改變了現狀。
低溫療法降低神經細胞損傷
低溫療法的基本原理是通過降低患者的體溫,從而減少腦部組織的代謝率,降低氧需求。這種療法可以有效地減輕炎症反應和腦水腫,並減少神經細胞的損傷程度。
但早期醫學時代要降溫不容易,便使用一桶桶碎冰放在病人身邊降溫,不容易精準控制溫度;而在病房也常見到「冰毯」又稱為「降溫毯」覆蓋在病人身上,但缺點是不易貼合身體,且須不斷量體溫,調整冰毯溫度。
如今透過「貼片循環式低溫療法」可以將溫度精準控制在目標上,根據不同患者的病情,可以個別化確保治療盡量達到不發燒為目標,並降低耗氧減少粒線體凋亡。
洪東源指出,只要降 1 度C,耗氧量降低 8 %,若能降 3 度C,相當於降低身體 24 %耗氧量,大幅降低神經細胞的受損,並提高康復速度,對於難治型顱內高壓患者,可以漸進式達成且減少顱內高壓併發腦萎縮的程度。
低溫治療七天至腦消腫清醒
三軍總醫院日前收療一位 59 歲男性,因從工地三米高的地方墜落,發現有顱內出血、氣胸、左側股骨髕骨粉碎性骨折等狀況,於急診呈現創傷性腦出血合併一側瞳孔放大,由神經外科團隊接手進行緊急開顱減壓手術。
然而後續為改善難治型顱內高壓病人,於加護病房進行目標體溫控制,並實施低溫療法,病人住院期間經過七天的低溫治療逐漸恢復意識,目前病人已轉出到一般病房,意識清楚,肌力也有大幅改善,能夠說話對談。
病人進行低溫治療,過程進行體溫控制並持續輸注灌食。圖/三軍總醫院提供
洪東源指出,低溫療法具安全性和可行性,可以從心跳停止後,且經急救回復自發循環患者,執行為期 3 天的低溫治療,但針對難治型顱內高壓患者,通常要 7 天至 2 週才讓腦消腫,過程中需要密切監測患者的體溫和身體狀況。
他表示,急性期難治型顱內高壓是可以經過治療進步的, 並且為腦部受傷的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與康復機率,健保署自 112 年下半年將給付低溫療法於難治型顱內高壓患者治療,讓有需要的民眾得以受惠。
文/謝承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