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89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捨棄慳吝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6-23 01:16:4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捨棄慳吝

一位大財主名叫提婆,為人刻薄、愛財如命,不但多方聚斂,就是說一件極小的公益都不肯去做。家中雖藏有80000餘兩黃金,日常生活卻過得和窮人一樣,人們對他非常的討厭。他一死,沒有子孫繼承,依照法律,財產全歸國有,這下子人心大快,也不免議論紛紛。

波斯王深感疑惑,就去請教佛陀:「佛陀!像提婆這樣慳吝的人,為什麼今生會這麼富有呢?」

佛陀微笑道:「大王!這是業報,是有前因的。提婆在過去世中曾供養過一位辟支佛,種了不少善根,

所以得到了多生多世的福報,今生的富貴是他最後一次的餘福了。」

波斯王又追問道:「他今生雖未行善事,但也未造惡業,在他生死相續的來生,能不能也像今生一樣的大富呢?」

佛陀搖搖頭說:「不可能了!他的餘福已經享盡,而今生又沒有布施種福,來生絕對不可能再享受福報了。」

《因果經》有一首偈這樣說道:「富貴貧窮各有由,夙緣分是莫強求。未曾下得春時種,坐守荒田望有秋。」其實,人世間的事,無論好壞、善惡、得失、有無,都有其因果關係,沒有任何一件事可以脫離因果法則的。同樣是人,為什麼有人貧富,有人貴賤呢?這是因為有的人好吃懶做,慳吝不捨,整日游手好閑,不事生產,自然坐吃山空;有的人辛勤勞作,樂善好施,懂得廣結善緣,自然生財有道。

在佛門裡稱布施為「種福田」,只要有播種,必然會有結果,但是何時才能收成,就有待因緣成熟了。

慳貪之人應該知道喜捨結緣乃是發財順利之因,不播種,怎有收成?而且布施應在不自苦、不自惱的情形下為之,否則就是不淨之施,不是真心惠人!

總之,能捨才能得啊!

有一位大富翁平常待人非常慳吝,不肯行善,所謂「拔一毛以利天下,我不為也!」 可好景不常,有一天,他不小心失足落到了水裡,隨著河水順勢往下游漂去,他驚慌不已,聲嘶力竭地大喊:「救命啊!救命啊!」 附近的人趕緊來到岸邊,準備救人。

可是大家一看到是他,很多人就站在岸上袖手旁觀了,這是因為他平常待人實在太吝嗇了,不肯結人緣。看到這種情形,富翁的心更慌了,立即高喊著:「只要有人把我救上岸,就給他500兩銀子作為回報。」

有人聽了心動,馬上就奮不顧身地跳下水,安全地把富翁救上了岸。誰知大富翁出樂反樂,堅決不肯付出500兩銀子,最後只拿出50兩銀子給那人,所以救他上岸的那個人很生氣地說:「這個大富翁一落水就要命,上岸就要錢,真是死要錢。」

這樣,岸上的人們一致決定,倘若這位富翁以後再遭逢厄難,就再也不要救他了。

因此,我們為人處世要多結善緣,絕不能像這位大富翁一樣的吝嗇,出樂反樂。所謂「助人者人恆助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縱使有一天遭逢厄難,相信你不求別人幫助,別人也會樂意主動為你服務的。

佛經上說:「富饒當施惠,慳貪後受厄」、「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所以我們平常就應該廣結善緣,給人方便,必能帶給自己更大的方便。因為惟有在完成他人之中,才能完成自己。

捨,而後得。這是人生的大道理,需要用一生去體驗,去參悟!人生中,許多時候需要人們首先伸出自己的手,這樣就會比別人多獲取友誼,多享受幸福。

捨棄慳吝,在給予中獲得快樂與滿足。

(佛弟子文庫)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簽名被屏蔽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2-13 12:40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