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03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道家古法符籙之要:符紙與朱墨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6-24 00:35:0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家古法符籙之要:符紙與朱墨

《道法樞紐》記載:「符者,天地之真信,人皆假之以朱墨紙筆。吾獨謂:一點靈光,通天徹地,精神所寓,何者非符?可虛空,可水火,可瓦礫,可草木,可飲食,可有可無,可通可變。夫是謂之道法。」

這裡強調一下,符咒起效的關鍵在於書符者靈力如何,只要有靈光連接天地,道交感應,方靈驗。同時,古法講究的黃紙、硃砂、符水、符墨等等都是符的高效載體,兩者互為左右,不可偏廢。好比武林高手對決,其本身的武藝高低當然是決定因素,但誰有一把神兵利器,則更有勝算。尤其在與對手武藝旗鼓相當的情況下,這把兵器反而成了決定因素。另有人言:若其武藝已入化境,摘花飛葉,無劍勝有劍者。其已然大成,莫說丹砂黃紙,何須符咒?神之所至,立解。山人乃拋磚引玉,一家之言,有興趣的道友可討論交流。

最早的符咒出自道教,符是用桃木雕成,稱為桃符,作用僅僅是用於驅邪制邪目的,因為桃木有壓邪驅鬼的作用;東漢以後發明了紙張,才出現了紙符。法無定法、與時俱進,後期的符咒功效越來越多,而不僅僅限於驅邪制邪(比如招財符就與驅邪制邪無關),所以桃木也就不是必須的了,而是以紙符居多,布、絹絲的使用也很普遍,桃符越來越少,桃符這個稱呼也慢慢被符咒二字所取代。


紙繒

《夷堅丙志》「九聖奇鬼」條中稱「金甲神持黃紙符敕示法」,這是宋代用黃紙書符的記載。《靈寶玉鑒》中也屢稱「右符朱書黃紙」云云,苗族巫師也是用黃紙裁成長條作書符材料的。畫符為何要用黃紙?因為黃色為五行之中庭,對應乾土坤土,為戊己中宮,代表鎮攝十方,五行歸附之意。自古尤以廣西柳州所產黃紙為上。

為何是柳州?柳州本陰地,先秦時為百越之地,因柳江穿城而過得其名,唐天寶元年,因「八龍現於江中」,改名「龍城」。《宋會要輯稿》至北宋大中年間,皇室修玉清、昭應等道宮,列舉所用各地木材8種,其中3種就在柳州。柳州木製品,尤以棺材聞名於世,後有柳州棺材相關諺語:「穿在蘇州,玩在杭州,吃在廣州,死在柳州。」

柳州黃紙承襲古法,工藝繁複,用料講究,紙漿混柳樹皮漿,以腐朽之棺木浸水得其黃,復以色水染紙而成,取其陰故。為何用柳樹皮?柳為至陰至寒之木,農村出喪時用的哭喪棒就是柳木做的。 《滇南本草圖說》云:柳稟水寒之氣,具至陰之性。柳州黃紙用料,皆取其陰也。現代造紙取漿染色等工藝都用工業法,古法已漸失傳,尤為可惜。


朱墨

朱即硃砂,墨即煙墨。這是書符的兩種主要材料,視其用途,如驅鬼辟邪,求雨上禱,以硃砂為用。硃砂乃正氣所聚,色血紅,代表了丙丁之火,除晦光明之意。《雲笈七籤》卷七「赤書」條引《玉訣經》云:「元始赤書五篇真文置以五帝,導以陰陽,轉輪九天之紐運,明五星之光也。」所謂「真文」,即符的一種。赤書,即用硃砂書寫的真文。《抱朴子》云:「夏時午日,朱書,赤靈符著心前,以辟兵疫百病。」

內服之符咒,通常用煙墨所書,所用煙墨,棄油煙墨,以古法松煙墨為佳,又分「松脂、玄玉、玄松、玉松等等。以」玄玉「為上。古法松煙每一種墨都會加入特殊材料,如:硃砂、麝香、龍腦、珍珠等等,只是不同配方的使用量不同,最多時加入38種。前後經過26道工序才能完成。之後還要晾乾,短則8個月,多則一年,體量大的晾乾時間更長。 如「玄玉墨,松煙一斤之中,用珍珠三兩,玉屑龍腦一兩,同時和以生漆搗十萬杵」。「得其墨者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膠敗而墨調……」所以,上好的墨亦是非常難得。

內服符咒里,煙墨所含材料,本身亦有一定的藥物效果,對於驅邪避瘟,收驚開竅,定魂安神,具有明顯的輔助作用。


點靈

道符有個特點,這就是通靈儀式自始自終地貫穿於畫符的全過程。除了專門的通靈儀式外,在畫符的每一步中,幾乎都伴有點靈的手法。書符材料也不例外。《萬法秘藏》卷四「書符秘訣」:執筆時默念淨口咒七遍,安神咒、淨身咒各三遍。畢,呵氣紙筆上,有口訣。

所以呵氣紙筆之上,咒水,咒紙,咒筆,以及將沾滿硃砂的筆在香上照「黃金光」,均是對書符材料的點靈。

道教符法的重要環節,符籙派道士的基本功之一。道家的符咒咒語,在東漢時期較為盛行,並且也符有密切的關係,畫符時要念咒語,用符時也有咒語,作一切法都有一定的咒語。咒語成為施法者精誠達意,發自肺腑的聲音,才能保證一切法術的奏效。祈禱時,咒語都是一些讚頌神靈,和祈訴如願之詞;治病時,咒語是要求法術顯靈百病俱消等辭;修煉時,咒語多為安神,定意澄心,及要求神靈幫助等語。道家的咒語每句結尾一般都有「急急如律令」一語。宋代趙彥衛在《雲麓漫鈔》中解釋道:「急急如律令,漢之公移常語,猶今雲符到奉行。張天師漢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

(問天齋)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6 22:5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