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3-19
- 最後登錄
- 2024-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3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946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法不傳六耳”與道法廣弘
道教內部有一句話叫“法不傳六耳”,指師徒之間傳授術法的時候通常都是秘密相授,嚴禁無關者在場。
真道真法之所以用如此特殊的方式傳承,這與道教本身秉持的義理有莫大關係。
道教認為,天地萬物都是含有道性的,雖然大道本真具有同一性,但在具體個人身上表現出來的情態卻是不同的。
道教修行尤為強調合於自身之道,即便所看所學的內容無甚差別,但彼此修悟大道的方式方法是具有特殊性的。
基於此,密傳便具備了兩點前提:其一,唯有先杜絕他人的是非評說,才能專一于本身的修真。一旦公開傳道,難免會被拿來作比較、做討論。
若因此而失去了修行中的清靜心,這便與道相悖了。道教修真,拼比的並不是誰的術法更高明,而是能讓自己在世事浮沉中保持住自性本然。
唯有用心為一,才能使道術道法行之靈驗。為了達到這一點,道祖告知我們,五音五色等物皆可以擾亂清靜本性,所以修道要學會“閉目塞聽”,對與修真無關的任何事情都要有意地去忽略。
其二,修行其實是非常私人化的事情,必須各人的實際狀況出發,在此過程中參悟出來的玄理也會因人而異。只有自己,才是最明白自身之道的人。
而在此之外,最瞭解自己修道狀況的人,莫過於傳道授業的師真。師父在點撥徒弟時,會根據其具體情況而選擇教授的方式方法。
此時的傳授若是被外人有心學去,因習練者的境況不同,盲目去學,反倒有可能造成極大傷害。基於以上這兩點,很多道教術法都採取了密傳的方式,這既是因材施教,同時也是對教者、學者、習練者的負責態度。
道行越高的人,往往越是保持著一些古樸的老傳統。因為不明道,所學的術法只能變成雜耍,甚至成為戕害人天的利器。
世人總是一味去求如何做一名高人,而非道人,這恰恰是緣木求魚。求得越多、欲念越熾,最後越容易被吞噬。
傳承道法時採用密授的方式,正是為了避免所傳非人。寧可不傳,不能亂傳,屬於道人的風骨至今猶存。
然而,針對道教師徒密授的傳承方式,也有很多人提出異議,認為正是因為這樣一種相對保守的學習方式,才阻礙了更多人瞭解道教的真相貌。
這一觀點同樣具有一定的現實基礎。世間求仙問道者眾,多數人都苦於投奔無門,若道人總還是保持一副冷若冰霜面孔去對待求道者,這只會使自身的傳承越來越狹隘。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瞭解世界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如果道教與道人都不能夠成為吸引大眾眼球的閃光點,則很快就會被大眾遺忘。
所以,想要弘教,想要實現普濟世人的宗教理想,就必須從根底上改變密傳的傳承方式,讓更多人參與到道術、道法的學習中,改變舊時的精准教學模式,而是要“廣撒網,多斂魚,擇優而從之”。
道教之發展,不僅在於壯大信仰者的群體數量,更要使學修之人能夠得到前輩的正確引導,避免誤入歧途。所以在考慮到宗教的傳播問題時,又必然要求道法道術能夠廣弘天下。
宗教的傳承和傳播,又可理解為隱世修真與出世弘法兩方面的宗教責任,即是自度與度人之間的平衡。
一陰一陽,孰是孰非,本不是唯二選一的結果。道教究竟是該密傳,還是應該顯傳,對於得道者來說,也不是二選一的難題,這只不過是不同的人群站在不同立場上推演而出的結論。
傳承,是針對道人內部群體而設的命題,是希望祖師留下來的東西不會在自己手中流失,所以在選擇繼承者時往往慎之又慎;傳播,主要強調的是一份宗教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奉道者中,不乏熱愛教門之真心,當看到教門不振時,他們都想要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而且,道教自古以來就有度人的傳統,使更多人因道教的影響而過上更加平和安寧的生活,這才是弘道的最大意義。
道教在師徒之間的密傳與對大眾的顯傳,二者皆有各自的目的和出發點,自然也談不上是否相互衝突。
師徒密授道法時,師父總會告知弟子,祖師的道法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修煉法門;弘道傳教時,道教所提倡的無為自然、清靜修真的理念也並不能完全套搬在的具體生活中,而是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去領悟精神要旨,從有為之事中曆煉出不染紅塵的心性。
不論針對于道人,還是針對于普羅大眾,雖然所傳授的內容有一定差別,但道教以清靜為本真的內核是不變的。
祖師曾曰,性本一致,號出二名。傳承與傳播,二者名號雖有不同,內涵的修真實質卻是一致的。當安於自身的本分,把向外求追求的心回收到自己身上,才會發覺一切形式與外在都不過是招人耳目的手段。
修道即是在教會我們看到生活的本真是什麼、悟到修行的本心在哪裡,進而重新找到人生中的本我是為何。
明白了我,也就明白了道。道既通,又何必區分學道的途徑是什麼呢!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