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6-2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6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04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福澤子孫的不二法門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某人能升官發財,那是他祖上積德了。”“哪家子孫這麼出息,真是祖宗有德。”事實的確如此,一家是否發達,子孫是否興旺,與堂上的老人,甚至祖祖輩輩的先人,有沒有行善積德有直接關係。老人有德,子孫興旺;老人缺德,一家遭殃。這個道理有很多歷史上的例項可以佐證:隋朝名臣楊素年輕時非常有才學,可謂文武雙全。論戰功,“功臣莫居其右”;論文才,“足為一時之傑”。然而楊素專以智詐自立,阿諛時主,以求寵貴。他工於心計,殘酷無情,擁立晉王楊廣(也就是後來的隋煬帝)為皇太子,也參與了楊廣謀殺其父隋文帝的罪惡活動。他雖然獲得隋煬帝一時的信任,但二人彼此之間是邪惡的勾結,互相利用的過程中一步步激化了君臣之間的猜忌和惡感。
楊素死後,楊素兒子楊玄感叛亂,以致楊氏宗族被誅滅,祖墳被發掘,楊素本人遭到暴屍,悲慘恥辱,莫過於此。古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多行不仁,禍及子孫。”楊素的悲慘結局,正是如此!
我們要知道,一家人以老人為根,根壞了,枝葉也不可能繁茂。那麼老人如何使一家興旺呢?很簡單,就是要多行善事,廣積陰德。一方面可以給自己消災免難,另一方面可以為子孫培植福德,廣利後世。所以說,老人有德,是一家最好的風水,最高等的風水。
《易經》上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一個行善的家族,它必定有餘福,這個餘福能夠蔭庇子孫;如果造了很多惡事,那這個家族不可能長久,子孫必定遭殃。
明朝有一位俞淨意公,他自小極為聰明,書讀得很好,可是屢次考取功名都失敗了。這位俞公是個讀書人,本應懂得行善積福的道理,但是他內心並不信因果,家中廚房魚蝦不斷,見到美貌女子就盯著人家猛看。又因為讀過書,背後談論起別人來妙語連珠、舌鋒犀利。心裡淨是恩怨報復、高己卑人、嫉妒、執著名利等種種惡念,而且心胸狹窄、脾氣暴躁。這些感召到了什麼結果呢?俞公到了中年落魄潦倒,家徒四壁,更為悲慘的是,先後生下9個兒女,死去7個,小兒子又走丟了,只留下一個女兒,妻子因為悲傷哭瞎了雙眼,淒涼無比,俞淨意公靠借錢過日子,真是悲慘至極啊。
後來他經貴人指點,才知道是自己意惡太重,於是痛切懺悔、改過自新。僅僅三年就改變了命運,自己考取了進士,妻子恢復了視力,小兒子失而復得後給他連生七個孫子,而且後來個個成才。
《司馬光家訓》裡面說:“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意思是:別墅財產留給子孫,他們未必能守住;把書給他們,他們也未必能讀,不如佈施行善,多積陰德,這才是子孫長久的幸福。
祖輩有德,全家得福。這樣的例子從古至今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但“德”這個字的含義是很深廣的,我們大家都應該更深刻地瞭解何為善,何為惡?何為積德,何為敗德?以免造了惡而不自知,還以為是行善,什麼時候遭受了惡果又怨天尤人,以為自己委屈得很,以為善惡因果都是騙人的,那可就太冤枉了。能聽聞善惡因果教育的人,都是以前積了大德,有大福報的人,祝願大家都能聞即信受、力行善事,這樣才能讓子孫後代都蒙福受益!
願大家都能學到“安身立命”“福澤子孫”的人生寶典。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