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5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3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陰陽五行,相剋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此乃五行相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此乃五行相剋。陰陽家認為,天地萬物,不離五行,相生相剋,周而復始,陰陽消息,五行轉移。
陰陽五行,是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合稱。陰陽學說認為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在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下孳生著、發展著和變化著的。而五行是一種文化,五行學說認為金木水火土是構成物質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質,是由於這五種最基本物質之間的相互孳生、相互制約的運動變化而構成了物質世界。這個行是代表運動。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 鄒衍綜合陰陽五行餓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成於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也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陰陽家在自然觀上,利用《周易》經傳的陰陽觀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論;又從《尚書》的「九州劃分」進而提出「大九州」說,認為中國為赤顯神州,內有小九州,外則為「大九州」之一。
在歷史觀上,則把《尚書》的五行觀改造為「五德終始」,又稱「五德轉移」。「五德」指五行的屬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陰陽家的說法,宇宙萬物與五行對應,各具其德,而天道的運行,人世的變遷,王朝的更替等,則是「五德轉移」的結果。其目的在為當時的社會變革進行論證。
在政治倫理上,陰陽家認為「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贊成儒家仁義學說。同時強調「因陰陽之大順」,包含若干天文、曆法、氣象和地理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以戰國時期鄒衍和鄒爽為代表的陰陽家,其思想涉及甚廣,又甚為龐雜,大到自然宇宙、陰陽消息,小到人生瑣事、細枝末節,皆有所涉及。但總體來說,陰陽家還是一種有關社會與政治的學說,它以陰陽為基本思想,以五行為基本要素,以陰陽五行的盛衰變化和生克關係為求索之跡,來解釋自然、社會、人事發生的種種變化。司馬遷在談到鄒衍的陰陽思想時,用「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二語來概括,以為「其語閎大不經,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於無垠」。這種「取合諸侯」的學說,把自然現象與社會、人事聯繫在一起,與道家、儒家有相似之處;它以陰陽天地代表君臣上下尊卑,又與刑名和法家找到了共同點;它以陰陽變化而言鬼神,又與神仙思想和民間風俗有了共同語言。所以,錢穆在其《國學概論》中這樣概括和評價陰陽家:「其言順氣自然,長生久視,神仙道術,尤足歆世。立論汗漫,比附圓滑,惝恍謬悠,莫可究詰。遂以並包眾說,兼羅群好。」
漢初陰陽家還存在,武帝罷百家後,部分內容融入儒家思想體系、部分內容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為獨立學派的陰陽家便不在了。
究其原因,在中國古代各種方術對陰陽五行學說的借力,把陰陽五行拉進了萬劫不復的境地,導致許多人一聽到「陰陽五行」這幾個字,立馬就會想起來四個字——「封建迷信」。這不能不說是陰陽五行的悲哀!一種原本屬於「取合諸侯」的理論,一種兼具形而上與形而下的理論,其所包含的「道」的內容,人們視而不見,人們看到的僅僅是其「器」或「術」的東西,這不是一種悲哀嗎?有鑑於此,把陰陽家拿出來晾一晾,在陽光下曬一曬,就顯得很有必要了。但是,陰陽家確實是一個比較難以詳說的話題,這不僅是因為其在幾千年的演變中早已被無數人摧毀的名聲不佳,更主要的是因為陰陽家的理論留存下來的太少,而寄於陰陽家名下的方術類的東西又太多。
自春秋至當下,幾千年的時光 轉瞬即逝,在漫漫的時間長河中,我們失去的太多,留下的也太多,如何在現存的史料中去偽存真,不勝其難。只好有話則說,隨意漫談。但是,我們在去探尋那早已消逝的歷史時候,秉持一種客觀、真實的態度去對待,不也正是當下世人所缺少的一種生活態度嗎?至於是否談到了重點,該說的是否說了出來。如不妥之處,煩請諸位有識之士不吝賜教。
(楓橋不夜泊)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