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陣頭里程碑!比三個大人高的大龍旗列國家級文物
台灣陣頭文化歷史再加一道里程碑!由北港飛龍團持有的「北港飛龍團大龍旗」是台灣獨一無二、尺寸最大的刺繡文物之一,平放時超越兩個成人的超度,旗面製作精美獨特,歷經數次送審,在文化部古物審議委員的認可下,終於在今年底被指定為國家級重要古物。
▲北港飛龍團大龍旗。(圖/翻攝自雲林縣文化資產網)
北港飛龍團是台灣重要宗教活動──「北港迎媽祖」不可或缺的陣頭,迎媽祖活動中有許多珍貴民俗資產,包含陣頭競技、工藝技術與廟宇文物等,大龍旗便是其中聲名遠播的資產之一,甚至曾有俚語稱之為「台灣第一旗,車倒三間店」,雖是調侃卻也反映了大龍旗的製作難度。
大龍旗一組二副,是於1926年由北港飛龍團製作的大型民俗織品文物。其以龍形立體刺繡為主,四周飾有蛙、魟、蜆、鯉、蛤、蝦、蟹及鰻等水族生物刺繡,2013年被縣府登錄為「一般古物」,並於隔年送往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進行修護,文資中心動員國內外逾30名專家參與,運用台灣常見30種傳統技法的26種,過程繁複又耗時,足見這面大龍旗在刺繡技法保存的重要性。
▲大龍旗尺寸非常驚人。(圖/翻攝自雲林縣文化資產網)
1929年,《台灣日日新報》曾稱讚其為文化雅觀,並刊載了其尺寸大小,凸顯其文化價值和獨特性。在飛龍團館內,甚至保留了1926年火災的保險證,突顯其物有所值。當初完成時,大龍旗更應邀於嘉義機場落成典禮上演出,名聲大噪,堪稱當時全台第一大旗。
▲大龍旗刺繡精美。(圖/翻攝自國家文化資產網)
這是台灣第一件陣頭文物被指定為重要古物,對北港陣頭來說是無比珍貴的寶藏,也是北港人的驕傲。雲林縣府自2018年開始提報,並委託逢甲大學進行文化資產價值評估。經過第二次提報,終於獲得了文資委員的認可。未來,這件珍貴的文物將在修復後回歸北港糖廠倉庫群,讓所有人都可以欣賞這面見證了近百年宗教盛事的巨大旗幟。
(三立新聞網)
|